女王不在家 作品

第139章 第 139 章(第2页)

 这种事就是有多大本事挣多大钱。亏了现在也没办法,初挽愿意五百收,他好歹找补回一些损失就是了。


 于是两个人当场交割,初挽直接掏出五百,收了这豇豆红笔洗。


 那孙二爷叹了声:“我最近出门没看黄历吧,好好的竟然惹了这一场祸,幸好好歹没赔钱,不然再赔下去,我都不知道我这日子怎么过了!”


 五百块出去,初挽抱着那笔洗,心里却也是诸般滋味。。


 这物件从太爷爷手中流入清宫,又进入文物商店,恍恍惚惚八十年,能回到她手中,她已经是庆幸不已,区区五百的代价,她心甘情愿。


 等孙二爷走了,那牛经理也是无奈,终于问道:“姑娘,你好好的怎么要买这个?五百块,至于嘛,你看这孙二爷都偷着乐了。”


 初挽笑道:“这物件,和我祖上有些渊源,我买它,不为别的,只是留个纪念罢了。”


 牛经理听着,愣了一愣:“什么渊源?”


 初挽道:“牛经理,来日方长,我以后没事就会在这里转转,咱们慢慢就熟了。”


 ********


 顺利拿到笔洗,初挽开始琢磨着买宅子的事。


 买宅子,可以存放她的物件,再说本身置办产业也是不错的投资,以后肯定能涨上去。


 上辈子,初挽买过的第一套四合院就在广外一带,出二环了,并不算大,便宜,才花了八千多,她想着继续看看这种院子好了。


 并不在意地理位置和新旧,只需要治安好,周围最好有个公安局派出所,这样不容易出盗窃事件,至于里面什么样,无所谓,反正她只要是用来当仓库。


 初挽便过去了胡慧云家,她爸认识一些门路,胡慧云爸一听,很热情,说起他知道的消息,上辈子初挽心仪的那套四合院人家现在没打算卖,说是老太太住得好好的。


 初挽一听就知道了,还没到时候了,而她是不可能等几年了,这辈子她的起步比上辈子要早几年。


 胡慧云爸见她实在想买房子,便详细问了问,说起另外有一套房子要出手,便带着初挽去看看,初挽过去了,却见这套房子隐藏在深层更为破旧的胡同里,外面出来就是公共厕所,而且门口旁边还有一处电线杆,上面交缠着电线。


 走进去后,里面更是光线昏暗,被前面的房子遮挡了光。


 初挽问了问价格,说是这个房子对方想卖六千多,想卖了后拿着钱出国。


 初挽看了一番,到底是不太能接受,这房子的缺陷太明显了,买了这房子,是绝对不指望卖出去,自己住起来也很不痛快,再过十几年,广外这一片也发展不起来,只能留着当仓库。


 可这种仓库,占用五六千,她有点下不起手。


 虽然她一口气得了二十多万,但接下来要用钱的地方还很多,不说别的,就说景德镇的柴烧窑如果真谈下来,那随便烧一晚窑就是不少钱,那就是造钱的主儿,要不然后面传统柴烧窑也不至于没落了。


 还有后面一些机会,都是需要钱的,二十五万挣得容易,造起来也快。


 宝香斋那里的交流会,并不是天天开,她也不可能经常去卖,卖多了容易出事。


 胡慧云爸:“要不再看看别的?”


 初挽:“再等等吧,有别的合适的,麻烦叔叔帮我留意下。”


 胡慧云爸:“好嘞,这都不是事!”


 一时两个人回去家里,胡慧云妈已经包好饺子,热情地拉着初挽吃,初挽想着回去机关大院,还是吃食堂,就觉得挺没意思的。


 其实陆守俨单位食堂的饭菜确实不错,刚开始觉得又便宜又好吃,但是吃多了后,发现总是那个味儿,也有点烦了。


 至于学校食堂,更是感觉没滋味。


 当下干脆就在胡慧云家吃饭,热腾腾的饺子蘸着醋,吃得初挽满口香。


 她想起之前陆老爷子说的话,这饺子没咱家舍得放油放肉,也没外面来得花哨,但味道就是地道。


 吃着饭时,胡慧云妈问起来她的情况,初挽也就大致讲了讲,说起爱人去外地。


 胡慧云妈听得叹息:“虽然说男人前途重要,可是也不能总在外面,你说你一个人过,这还叫过日子吗?你年纪小,身边没人,就自己过,这有什么意思!”


 旁边胡慧云刚吃了口芥末堆,呛得她鼻子发红眼睛流泪。


 她缓了口才道:“妈,你不用操心挽挽,挽挽那爱人,厉害着呢,给挽挽住机关大院,人家那里头吃喝不愁!”


 胡慧云妈:“这倒也是!”


 胡慧云现在找了一个对象,条件还不错,正谈着,眼看就要结婚了。


 胡慧云妈和初挽商量过,说起那画的事,初挽的意思是留着,暂时他们就先没卖。


 不过初挽当然也明白,世上的事不好说。


 八十年代就开始囤着古玩的人,有几个能一直留手上的?老百姓觉得翻三四倍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很容易见到钱就先落袋为安,能撑住的还是少数。


 以后胡家这画,也是看机缘了,只能说,总归比上辈子强很多。


 吃过饭后,胡慧云想留她住下,不过初挽到底想着先回家。


 她今天跑了一天,有些累,想回到自己家里,躺在那里,舒舒服服睡一觉。


 明天又是周日,也许可以埋头睡到日上三竿,到时候爬起来去食堂吃顿饭。


 或者干脆过去老宅,去老爷子那里。


 她这么走着,看到电车站旁有一个电话亭,公用电话亭,是插卡的,也是最近新安装的。


 她恰好带着电话卡,看到这电话亭,便犹豫了下,走过去。


 谁知道刚要打,就见一个穿着阔腿裤的小青年过来,上前一步占住了电话亭。


 初挽见此,也就罢了,上了电车。


 她想着,这时候他或者回去宿舍了,或者正忙着,肯定没功夫。


 这个时候的电车人不算太多,初挽坐上去有座位,她坐在电车上,看着窗外,1985年的北京,窗外已经有楼房在建造,远处立交桥的霓虹灯闪烁,这座古朴的城市正在试探着向现代化迈出脚步。


 而她,就是要这座城市里绝大部分人还没睡醒的时候,率先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