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外交环境的利好(第2页)
皇帝的指令顺着海路和陆路后传到彼得这里,一同前来的还有亚美尼亚使徒教会和东正教的宗教人员,他们的到来让当地的民众稳定下来。
军队从这里找到的战利品也有不少,大部分游牧民最值钱的就是牲畜,大量的牲畜就成为彼得最多的战利品。数十万的牛、马、羊等待着军队的分割,一个庞大的交易市场在各地开设,所得的金钱分给手下士兵。
至于另一个则是他们藏在宗教场所的金银,那些贵族商人怕自己的财产被上缴,所以提前藏在宗教场所里,但没想到对方来的这么快,而且他们都被捆绑流放去了,这些东西也就成彼得的了。
东安纳托利亚有几百座寺庙,虽然彼得想当萨拉丁,但国内对异教徒的恨意太深,只能宽容一点异教中的异端,其他的都给拆了。
彼得也和米哈伊讨论了一下心得,从出兵到联合切尔克斯人都不错。米哈伊已经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统治者了。
既然这样,那就可以考虑一下莫斯科的位置了。彼得也考虑要不要下个毒药什么的,毕竟这哥们太能活,还要等20多年才行。
而弗拉德可以马上上任,约布斯特随时可以将勃兰登堡转交给他。但弗拉德的军队还没有成型,所以还得等等。
疆域的扩张固然让人开心,但大量的治理费用也随之而来。这几年的赋税比科穆宁王朝时较轻,民众的生产力也提升了不少。巴尔干的恢复也比安纳托利亚快,将近六成的税收都是在巴尔干收的。
统一的大市场和稳定的社会环境让经济复苏,攻破威尼斯则是将东地中海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经济复苏非常快,不到四年时间就已经超过绝大多数欧洲国家。
米尔恰吸取了之前军阀遍地的教训,将全部的行政权利收回中央,并实行文官制度,通过轮流治理来集中地方权力。也促进国家统一的认知。
为了报复西方,也为了保护本国工业。米尔恰发布政令:规定米兰、佛罗伦萨、萨伏伊、阿拉贡、奥地利五国的葡萄酒、纺织品、羊毛等商品征收高关税,随后匈牙利、那不勒斯、罗马涅三国跟进,一下子他们的贸易陷入恐慌,尽管他们的贸易方向是在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