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骨铁心 作品

第151章 围点打援(第3页)

 再者,根据地那边情况也不太好,听说三位老帅组织了几次对清军防线的进攻,但都被清军以绝对优势兵力给逼了回去。

 虽然具体伤亡情况不明,但肯定损失不小。

 那样一来,就算王五率主力西进,可能也无法同根据地做到东西夹击的战略效果。

 目前也没有打出湖北进军中原的意图。

 因为,他没有骑兵。

 带着这一万多人冒然北上,多半是有去无回的。

 故王五还是想稳扎稳打,先挫败杰书指挥的这几万清军,占领周边一两个府,积小胜为大胜的同时,为下一次与清军的战役对决奠定基础。

 至少,要在局部地区对清军形成局部的优势,将战事拖下去,拖到吴三桂的十几万大军北上。

 这边正寻思下一步时,那边汪士荣双手搓了搓,呼了口热气后,突然走到王五身边道:“杰书兵败之后,额驸是打算东进还是西北,亦或北上?”

 “额驸”是清朝对宗室驸马的统称,不论皇帝女儿还是亲郡王女儿。

 吴三桂是清廷册封的亲王,其女儿自是格格,那王五这个女婿当然就是额驸。

 汪士荣是直接问杰书兵败后明军动作,显然已是判定城外清军必败。

 王五显然不太习惯额驸的叫法,几个呼吸适应后方对汪士荣道:“先生以为呢?”

 “北上为下策。”

 汪士荣直言北上首先要攻克荆门州和襄阳,以明军现在的实力冒然攻坚实为不智,倘若在城下受挫,军心士气必受动摇。

 其指出明军现在之所以能够取得对城外几万清军的优势,不是明军自身有多强,而是荆州是座坚城,另外是老天爷帮了明军的大忙。

 可天气导致的任何因素于双方实际都是一样的,明军守、清军攻,那极寒天气不利清军。

 双方要换过来,那极寒天气导致的交通线问题同样也是明军的大麻烦。

 如此,明军先前取得的优势就会一点点丧失。

 且自身没有同清军拼消耗的本钱。

 汪士荣说的很坦诚,纵是王五率部攻取襄阳进入河南,明军也无法于野战取得对清军的胜利,因为清军必定会调集大量骑兵来围剿孤军深入的明军,故北上肯定是不智的。

 典型的扬长弃短。

 王五点了点头,汪士荣在北上这一块同自己想的一样,都清楚意识到以明军现有的实力根本无法北上。

 真要北上进入河南,那他王五就不是替吴三桂吸引注意力的存在,而是彻头彻尾的炮灰。

 为王前驱那种。

 以为汪士荣接下来会劝自己西进打通与茅麓山的联系,未想汪士荣却指西进也是下策,因为西进会撞上清军用于包围茅麓山的重兵集团,以明军现有的兵力也很难取胜。

 王五不由看了眼汪士荣:“先生意让我率部东进?”

 汪士荣点头道:“不错,若杰书兵败,额驸最好是马上率军东进攻打武昌。”

 “攻打武昌?”

 王五眉头微皱,“武昌是湖广总督驻地,与荆州一样也是坚城先生刚才还劝我不要冒然攻坚,何以现在却让我去打武昌这座坚城?”

 心里对这个提议是十分不赞成的,因为武昌是老张的地盘,而他和老张之间的友情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双方对于下一步也都是心有灵犀的。

 就是你打你的,我守我的。

 互不侵犯的那种。

 老张作为湖广总督若能完全主导湖广战事,肯定是王五最大的恩人。

 因为,老张可以帮王五争取更多的时间。

 若王五撕毁协议向武昌进军,直接威胁老张这个总督的地位,那老张肯定狗急跳墙。

 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纵是老张不敢出来,只要王五攻不下武昌,等待他的必定是覆没下场。

 没朋友的那种。

 未想,汪士荣却道:“武昌乃是重镇,其重要性不弱于荆州,额驸若率军去攻,清廷必调西山兵增援武昌,届时额驸率军西返于途中设伏,则西山兵必败。”

 围点打援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