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骨铁心 作品

第155章 山水有相逢(第2页)

 最终造成清军处处要守,却处处都守不住的局面,从而让明军可以轻而易举的各个击破。

 王五深以为然,汪士荣的理念头其实就是不争一城一地之得失,也不计一朝一夕之荣辱,只将消灭敌军有生力量作为战略目标。

 他也是始终坚持这个理念,否则起事之初就应该分兵抢占周遭各地,而不是打定主意以荆州坚城来消耗清军实力。

 前番降清其实也是这个理念作祟。

 不计个人荣辱也。

 距离攻击时间不足半个时辰。

 不管是第一波次还是第二波次,官兵青壮都已集结到公安门、安澜门、拱极门三座城门后。

 为了保密,高大节严令所有人不得喧哗,也不得升篝火。

 有违令者,立斩不赦。

 近两万出城官兵就这么黑压压的坐在城门后,于寒风中静静等侯决战时刻的到来。

 鸦雀无声。

 王五同浮尘子、狗剩、哑巴朱三等人就在公安门的城楼中,门口一众亲卫正围着篝火烤暖,突然一阵狂风吹过将火星吹得到处都是。

 正好过来的金道台要不是闪得快,火星就吹得他一身,即便是这样,耳朵也被一颗吹起的火星烫了一下,疼得道台大人直咧嘴。

 “风大好放火。”

 金道台这回脸上不像从前那般紧张,反而很是期待将士出城后清军营地到处火起的场面。

 楼中的王五与众人端坐在一张长桌边,桌子上摆了一口大钟。

 这口大钟是从荆州府衙中抬过来的,据说是当年大西王张献忠的御用之物,洋人教士献的。

 类似的计时钟城中总共有十几口,有大有小,大多是从驻防八旗那缴获来的。

 钟上用于计时的数字是阿拉伯字1、2、3、4和罗马字1、2、3、4,按现在明朝人的理解大概子初初刻就是23点,子正初刻就是0点,丑初初刻就是1点的意思。

 于王五而言一点也不复杂,但对他手下这帮大字不识的粗汉来说就复杂得多了。

 王五其实很想弄一些怀表过来给军中将领分配,这样行军作战就能有准确的时间可参照。

 莫要小看时间准确性,很多战争就是因为时间延误导致失败。

 可惜,搜遍城中也没发现类似怀表的东西,可能江南和广东地区会有,湖广这里尚未普及。

 等击溃城外清军后,王五便准备让胡老二从江南请来的“专家”们帮忙造一下怀表,实在不行就派人去江南重金购买,拿回来仿制。

 缴获的大钟校对后在各城门都放了一口,攻击时间就是寅正初刻,即4点钟。

 凌晨。

 这可能是明末以来军队第一次使用钟表来确定攻击时间。

 公安门楼内王五静静看着大钟同时,拱极门楼内“前敌总指挥”高大节也正聚精会神的盯着眼前的大钟。

 作为吴三桂手下的“正规军”,高大节见过这种大钟,平西王府的议事大厅内就有一口,听说还是孙可望自立国主时用过的。

 楼内一众军官都是高大节的部下,并无明军将领在场,因为拱极门由吴军主战。

 随着大钟的指针渐渐向4点靠拢,高大节突然起身拍了拍手,继而便有亲兵拎着几个酒坛,端着一摞子碗走了进来。

 很快,桌上的大碗便被倒满了酒。

 屋内很是沉寂,直到大钟突然发出清脆的“当当”声。

 “一人一碗,不要贪多,暖暖身子便行,谁喝多了误了事,自个把脖子抹了。”

 高大节二话不说端起桌上的酒碗一饮而尽,之后一身甲衣的他径直便出了门楼来到垛口,对着早已等侯的守门军官道:“开城门!”

 声音蕴含着极大的坚毅。

 “开城门!”

 随着军令下达,沉重的城门立时被缓缓推开,一队又一队蓄势待发的队伍瞬间鱼贯而出。

 拱极门、公安门、安澜门,七千攻击队伍依次而出。

 荆州内外依旧漆黑一片,以致城墙上偶尔晃动的灯笼都不为人察觉。

 根据高大节的部署,吴军主攻的是湖南总兵高守贵防线,明军主攻的是河南总兵金万镒,及湖广绿营襄阳守备王进忠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