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骨铁心 作品

第175章 应熊若归,誓师北伐

 康亲王杰书兵败消息是汪士荣从荆州发来,消息确凿无误。

 虽然荆州明军并未能渡江夺取武昌,但已在长江北岸形成对湖广清军的局部优势。

 汪士荣判定清廷若不能及时向湖北派来援军,三个月内湖北除长江以南地区外大部将重归明军所有,届时不仅隔绝长江以南的武昌,也将对清军控制下的河南构成威胁。

 其更是断言若荆州明军西进援救西山老顺贼,则被困山中多年的老顺贼们就将脱困而出,无论是攻还是守,局面都将回到永历十二年,即清军三路进攻西南前的局面。

 当年西南数省为明李定国所有,如今西南数省则为吴三桂所有。

 看上去不同,实则却是相同。

 如今战事在湖北发生反复,盘踞在荆州的明军不仅牵制长江上游、中游清军,更直接对中原腹心之地构成威胁,而燕京一无八旗可用,二无时间调兵遣将,局面显然对燕京大为不利,纵然不能就此动摇清廷统治,也将一定程度动摇士绅人心。

 此捷报令得吴三桂不禁大为欣慰,对当日极力主张大赠“嫁妆”的方光琛道:“廷献眼光比我长远,幸听你言,否则焉有这大喜事。”

 吴三桂是真高兴,杰书这一败燕京的注意力就将全部集中在荆州,而不是昆明。

 他那“贤婿”再接再励的话,说不得燕京方面不仅不敢再给昆明使绊子,还得哭着求他平西王发兵北上。

 届时,还虞他燕京还有削藩之念么。

 未想方光琛却是反问他一句道:“荆州大胜,杰书大败,王爷心中可有它念?”

 “它念?”

 吴三桂怔了片刻,道:“廷献有话直说无妨。”

 “好,那我就直言了。”

 方光琛一改先前态度,慷慨说道平西藩下亲军、各镇官兵都是百战精锐,省外又有若干忠于平西王的大将,这些人要么为提督,要么为总兵,无一不是手握重兵之人,因此只要王爷起兵,各省必将从命。

 “满洲入关以来名臣能将大半死去,健在者极少,满洲八旗又腐朽堕落,黄龙山一战便是明证,因此我以为八旗已不足为虑,今有额驸重创杰书使湖北旦夕变天,燕京又疑王日久,顺治死时便疑王爷起兵,其后不断削弱王爷权柄,又使各种名目削王爷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