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骨铁心 作品

第220章 王爷重要还是老贼重要?(第2页)

 不是王五想瞒着虎帅他们,实是担心顺营和吴三桂之间的血海深仇会让虎帅他们变得不理智,强迫他扣下吴世璠用以威胁吴三桂。

 虽然王五的算盘也是扣下吴世璠,达到挟孙子以令爷爷的目的。

 但强行扣下和代为抚养是两回事。

 不管怎么说,王五终归是吴世璠的亲姑父。

 有这层关系在,再施以合适理由,把侄子先交给小姑姑抚养,即使吴三桂心中不快,起码不会马上翻脸。

 人与人的区别就在这里。

 这要是由虎帅、袁帅他们出面扣下吴世璠,那吴三桂多半就会掀桌子。

 真翻了脸,高大捷是听他王五的还是听王爷的?

 弄不好,王五所有的努力都会在瞬间姓吴。

 武安镇的会师宴比较简单,考虑到清军可能正在追击途中,次日队伍就离开武安镇向宜城进发。

 途中努大海等人圆满完成任务顺利回归,被满洲大兵生生控制了几天的张天福是一点脾气也没有,为了脱罪其将防线沦陷的责任全推给了被杀的张朝义。

 这场官司有的打。

 毕竟张朝义他爷爷张存仁还在。

 西山防线的其余清军将领这会也都叫明军突围成功给弄懵,一个个六神无主不知如何是好。

 张天福没有下令各部追击,而是派人到南阳请示因襄阳“沦陷”无法南下的征南将军达素。

 不出意外的话,达素很快就会接管西山防线清军,如果其决定攻打襄阳,时间上至少得一个月。

 达素首先得解决西山几万清军粮草问题。

 说不定达素还得将西山这几万清军撤回河南,因为从河南往郧阳山区运粮的难度太大,光是损耗就得不偿失。

 包括陕西清军也是这样。

 漫长且极其难走的粮道不可能支撑他们深入湖北继续追击明军。

 快要到宜城时,陕西清军代表、西宁镇游击胡定国终是“顺藤摸瓜”找到了明军后卫队伍。

 有道是两国交战不斩来使。

 况胡定国是代表陕西清军与明军接洽俘虏交换的,因此担任后卫的总兵应绍第一时间将人带到了虎帅那里。

 由于王五也不确定陕西方面是否同意交换俘虏,故而没有将此事告知虎帅他们,因此得知陕西方面竟愿交换包括郝摇旗和儿子李复国在内的俘虏,虎帅自是又惊又喜。

 当下和洪部院、袁帅一起找到王五,问其详情。

 王五这才将原委说了下。

 “这种事鞑子怎么肯同意的?”

 袁宗第对此事很是不解,他同鞑子打了这么多年,还是头一次看到鞑子肯交换战俘的。

 其实原因很简单。

 无论是大顺军还是忠贞营,在之前与清军作战中都没有抓到过清方的重要人物,有也不过是小角色。

 反倒是顺军方面不断有大人物被清军抓获。

 宋献策、牛金星、刘宗敏、李自成的两个叔叔、张鼐、田见秀等多了去。

 如此,不是清军不肯交换俘虏,而是顺军没有俘虏同他们交换。

 但这一次不同。

 荆州一役,王五俘虏的不仅是三万多降兵,还有多铎的儿子董额、努尔哈赤嫡重孙特尔亲等于清廷极为重要的人物。

 满洲八旗将校有好几十个。

 从对等角度看,这件事对双方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王五让人叫来那个胡定国,问其同意交换俘虏是谁的决定。

 胡定国很老实,说是西安将军富大人的决定。

 “富喀禅?”

 袁宗第对此人有些印象,因为当年这人曾跟阿济格追击过闯王,按顺治登基后的说法,这个富禅喀应该属于多尔衮一系的“余孽”,一直被闲置,直到顺治去世才重新被清廷启用为西安将军。

 这就合理了。

 因为明军手中战俘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多尔衮兄弟的“继承人”固山贝勒董额,随董额出征的两白旗将校也有不少。

 作为西安将军且是多尔衮兄弟当年重用之人,富喀禅于公于私都不可能反对俘虏交换。

 王五判断除了这个原因外,康恩倍于其中肯定也发挥了很大作用。

 政治层面上,鳌拜虽然在燕京中枢只手遮天,逼迫小皇帝下旨诛杀同为辅臣的苏克萨哈,于两白旗掀起大狱,倒行逆施令燕京官员不敢言,但天高皇帝远的地方督抚、满洲将军们恐怕未必都愿意跟鳌拜穿一条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