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山梦 作品
第三十一章 民情
“郑老打死夫役岳季,于今三日有余,未见切实回报。城中百姓物议汹汹,本官担忧人心浮动,首领官总责
巡捕追凶之事,凶手何故尚未归案。”杨芳蚤向旁边的典史问道。
杨芳蚤神色如常,看不出心里想些什么。岳季的命案经过三日的发酵,传得桐城县治人尽皆知,岳家直接把
灵堂搭在南大街街面上,每日都有无数百姓经过,影响已经超过了普通命案。实在是给杨芳蚤出了一个难题
。
他口中的首领官就是桐城县典史徐士良,典史名义上是吏目之首,所以俗称首领官,也位列官员之列,但属
于不入流的杂官。
典史地位从明初的知县助理一降再降,明中以后职责确定为巡捕追凶,大概类似警察局长,勉强算是县衙班
子成员,但因为在明代的权力制衡体系中缺乏有力定位,所以在知县面前,地位就比佐贰官差远了,遇到强
势知县甚至可能挨板子。
徐士良上前一步,看看杨芳蚤的脸色后小心翼翼的道:“回大人话,确有夫役岳季被郑老殴死,那郑老乃吴
乡宦家仆,平日在吴家的信和典铺帮闲,也有牙贴做些牙行生意。岳季平日在清风市等处做挑夫的营生,当
日由城外购新粮回城,未经牙行关说,擅自于清风市售卖,恰遇郑老等人,言语冲撞而致互殴身亡。”
杨芳蚤盯着桌案半响,此案发生于光天化日之下,目击者众多,案情没有任何曲折不清之处,麻烦的是郑老
的背景。
当日杨芳蚤上任的时候,桐城乡宦都见过面,吴应琦是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历任云南巡按、浙江道御史、南
大理寺卿,在官场的资历是十分厚实的。
他也知道此事棘手,知县虽说管一县之事,但遇到这些致仕乡官,便不能光看事情本身,乡官背后的同年同
僚不少,关系网错综复杂,一旦惹上大人物,事情办不了还是次要的,连知县的仕途都会受影响。
但光天化日之下的人命案子,必须要有个结论,否则知县也交不了差。
想完这些,杨芳蚤转向县丞,“周大人久在桐城,此间情形比本官更清楚,此事如何办来更为妥当。”
周县丞看了徐士良一眼道:“岳季既是死了,即便凶手潜逃,也总归有个定论。前些时日徽宁池太分巡道有
牒文来,言说八月间要来安庆巡视,若是命案久悬不结,届时不好应付。首领官主责缉凶,除抓捕凶嫌之外
,还当对死因早作定论,早日向安庆府申详。”
徐士良低声道,“据保甲所说,岳季平日便有个喘气的旧疾,或许自己疾发而死也不奇怪。”
杨芳蚤面露不快,徐士良不敢招惹那吴家,此时想把岳季定个疾发身亡,若是寻常命案也无妨,知县也懒得
管,但郑老此次是当街杀人,弄得人尽皆知的时候如何糊弄得过去。
杨芳蚤冷冷道,“我等虽只牧守一县之地,然万千生灵在焉,都是我等衣食父母。百姓所求者平安而已,为
官者首要安靖地方。桐城上善之地,岂容光天化日杀人之凶嫌逍遥法外,若是其又暴起伤人,我等岂不愧对
桐城乡梓。”
这大帽子一扣下来,不容徐典史反驳半句,徐士良只得躬身道,“大人说的是,下官受教了。”
县丞停顿了片刻开口道,“那便让仵作验看,无论打死病死,先写下来,据闻那岳家今日便要发丧,要抬棺
穿城,届时人心浮动,没得惹出些无谓的烦扰。”
杨芳蚤觉得谈话有些偏题,徐士良方才显然想要拖延推脱,这件事目前的核心问题是捉拿郑老,而非是给岳
季定什么死因,乘着刚才扣帽子形成的高压,咳嗽一声接过话头,“命案至今已有三日,那郑老的踪迹可有
查到?”
徐士良有些心虚的道,“下官当日便已调派刑房、快班人等逮拿,郑老在欧家街有一处外房,然未见郑老踪
迹。下官又派人在六门张贴缉凶布告,这两日快班亦在他各处亲友处寻找,…”
杨芳蚤打断道,“既是外房,那正房又在何处?”
徐士良听杨芳蚤语气有些不耐,连忙低头道,“据闻在吴乡宦府内。”
“那可搜查吴府?”
“吴乡宦府上大门紧闭,下官去了两次皆未获准入内。”
徐士良说完便低头看着地面,杨芳蚤沉默片刻,吴家既然不开门,那快班面对乡官是万万不敢使用武力的。
此事若是拖久了,百姓情绪可能失控,安庆府也可能来施加压力,目前桐城的缙绅士子还无人来请托,若是
久拖不决,届时己方同时施压,杨芳蚤就非常被动了。
但杨芳蚤毕竟只是代理知县,在此最多两三月而已,徐典史无法让吴家开门,杨芳蚤是桐城最高长官,按理
只有他出面。但杨芳蚤没有理由为了一个夫役去得罪资历如此深厚的吴应琦。最好的办法,是应付一下安庆
府和分巡道,然后拖到新知县上任,让那个新知县去头痛。所以两害相权,杨芳蚤觉得拖延也是一个更好的
选择。
想到此处杨芳蚤对徐典史道,“在六门及街市多张贴缉凶布告,加派捕手在六门查看过往人等。”
“大人,快班的人有些已下乡去比较钱粮,其余在城内缉凶,恐无多余人手…”
杨芳蚤不耐烦的打断道,“那三班的人都可调派,你是首领官,如何调派人手还要本官教你否?声势定要弄
得大些,总之一条,有青战衣的都可以派出去,一定要让百姓知道县衙在缉凶!”
……
县前街的典史衙署,徐士良高坐上位。典史作为杂官,虽然比起知县和佐贰官没啥地位,但又远远超过起胥
巡捕追凶之事,凶手何故尚未归案。”杨芳蚤向旁边的典史问道。
杨芳蚤神色如常,看不出心里想些什么。岳季的命案经过三日的发酵,传得桐城县治人尽皆知,岳家直接把
灵堂搭在南大街街面上,每日都有无数百姓经过,影响已经超过了普通命案。实在是给杨芳蚤出了一个难题
。
他口中的首领官就是桐城县典史徐士良,典史名义上是吏目之首,所以俗称首领官,也位列官员之列,但属
于不入流的杂官。
典史地位从明初的知县助理一降再降,明中以后职责确定为巡捕追凶,大概类似警察局长,勉强算是县衙班
子成员,但因为在明代的权力制衡体系中缺乏有力定位,所以在知县面前,地位就比佐贰官差远了,遇到强
势知县甚至可能挨板子。
徐士良上前一步,看看杨芳蚤的脸色后小心翼翼的道:“回大人话,确有夫役岳季被郑老殴死,那郑老乃吴
乡宦家仆,平日在吴家的信和典铺帮闲,也有牙贴做些牙行生意。岳季平日在清风市等处做挑夫的营生,当
日由城外购新粮回城,未经牙行关说,擅自于清风市售卖,恰遇郑老等人,言语冲撞而致互殴身亡。”
杨芳蚤盯着桌案半响,此案发生于光天化日之下,目击者众多,案情没有任何曲折不清之处,麻烦的是郑老
的背景。
当日杨芳蚤上任的时候,桐城乡宦都见过面,吴应琦是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历任云南巡按、浙江道御史、南
大理寺卿,在官场的资历是十分厚实的。
他也知道此事棘手,知县虽说管一县之事,但遇到这些致仕乡官,便不能光看事情本身,乡官背后的同年同
僚不少,关系网错综复杂,一旦惹上大人物,事情办不了还是次要的,连知县的仕途都会受影响。
但光天化日之下的人命案子,必须要有个结论,否则知县也交不了差。
想完这些,杨芳蚤转向县丞,“周大人久在桐城,此间情形比本官更清楚,此事如何办来更为妥当。”
周县丞看了徐士良一眼道:“岳季既是死了,即便凶手潜逃,也总归有个定论。前些时日徽宁池太分巡道有
牒文来,言说八月间要来安庆巡视,若是命案久悬不结,届时不好应付。首领官主责缉凶,除抓捕凶嫌之外
,还当对死因早作定论,早日向安庆府申详。”
徐士良低声道,“据保甲所说,岳季平日便有个喘气的旧疾,或许自己疾发而死也不奇怪。”
杨芳蚤面露不快,徐士良不敢招惹那吴家,此时想把岳季定个疾发身亡,若是寻常命案也无妨,知县也懒得
管,但郑老此次是当街杀人,弄得人尽皆知的时候如何糊弄得过去。
杨芳蚤冷冷道,“我等虽只牧守一县之地,然万千生灵在焉,都是我等衣食父母。百姓所求者平安而已,为
官者首要安靖地方。桐城上善之地,岂容光天化日杀人之凶嫌逍遥法外,若是其又暴起伤人,我等岂不愧对
桐城乡梓。”
这大帽子一扣下来,不容徐典史反驳半句,徐士良只得躬身道,“大人说的是,下官受教了。”
县丞停顿了片刻开口道,“那便让仵作验看,无论打死病死,先写下来,据闻那岳家今日便要发丧,要抬棺
穿城,届时人心浮动,没得惹出些无谓的烦扰。”
杨芳蚤觉得谈话有些偏题,徐士良方才显然想要拖延推脱,这件事目前的核心问题是捉拿郑老,而非是给岳
季定什么死因,乘着刚才扣帽子形成的高压,咳嗽一声接过话头,“命案至今已有三日,那郑老的踪迹可有
查到?”
徐士良有些心虚的道,“下官当日便已调派刑房、快班人等逮拿,郑老在欧家街有一处外房,然未见郑老踪
迹。下官又派人在六门张贴缉凶布告,这两日快班亦在他各处亲友处寻找,…”
杨芳蚤打断道,“既是外房,那正房又在何处?”
徐士良听杨芳蚤语气有些不耐,连忙低头道,“据闻在吴乡宦府内。”
“那可搜查吴府?”
“吴乡宦府上大门紧闭,下官去了两次皆未获准入内。”
徐士良说完便低头看着地面,杨芳蚤沉默片刻,吴家既然不开门,那快班面对乡官是万万不敢使用武力的。
此事若是拖久了,百姓情绪可能失控,安庆府也可能来施加压力,目前桐城的缙绅士子还无人来请托,若是
久拖不决,届时己方同时施压,杨芳蚤就非常被动了。
但杨芳蚤毕竟只是代理知县,在此最多两三月而已,徐典史无法让吴家开门,杨芳蚤是桐城最高长官,按理
只有他出面。但杨芳蚤没有理由为了一个夫役去得罪资历如此深厚的吴应琦。最好的办法,是应付一下安庆
府和分巡道,然后拖到新知县上任,让那个新知县去头痛。所以两害相权,杨芳蚤觉得拖延也是一个更好的
选择。
想到此处杨芳蚤对徐典史道,“在六门及街市多张贴缉凶布告,加派捕手在六门查看过往人等。”
“大人,快班的人有些已下乡去比较钱粮,其余在城内缉凶,恐无多余人手…”
杨芳蚤不耐烦的打断道,“那三班的人都可调派,你是首领官,如何调派人手还要本官教你否?声势定要弄
得大些,总之一条,有青战衣的都可以派出去,一定要让百姓知道县衙在缉凶!”
……
县前街的典史衙署,徐士良高坐上位。典史作为杂官,虽然比起知县和佐贰官没啥地位,但又远远超过起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