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鸣春 作品

第1090章 小芳-赶集(第2页)

    想到这,崔锦芳心里火热。

    她在自由市场转悠一圈,市场上多数是老中青三代女人,卖的也都是大家从牙缝里省下来的东西。

    一小兜子红枣,半篮子花生,外面一层枯萎脱水的大白菜,大小不一的地蛋豆子等等。

    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春种还没完全开始,这些都是老百姓去年存下,如今从地窖里挖出来的。

    红枣三毛钱一斤,比大米贵两倍。

    不过作为稀缺的滋补品,贵有贵的道理。

    真正论斤买的很少,都是一小把一小把,几分钱的买卖。

    崔锦芳想起家里还有一点点白面,是过年时候没舍得吃,省下来的。

    不如买回去做点红枣糕。

    无论什么时候,原料加工一步,利润增加一层,越是精加工,利润空间越大。

    她准备买回去尝试做点红枣糕到县城试试。

    崔锦芳跟老太太讨价还价,最终剩下的两斤左右红枣她不挑,都给包圆了,五毛钱成交。

    老太太也被主顾一个一个挑,挑烦了,最后剩下的只怕要背回去。

    没成想会有个小丫头接手,可以拿着钱回家,再好不过。

    崔锦芳打算买回去蒸熟剁碎了做红枣糕到县城试试水,也就无所谓枣子卖相了。

    有红枣没有糖,才只有一半功夫。

    糖是稀罕东西,得要票,才能在供销社买到。

    她记得之前看到几个干巴巴带着干土的甜菜根,一个大婶子坐在那半天,还没卖掉,说明不贵。

    果然,崔锦芳只花了两毛钱,就买下八个大小不一的甜菜根,大婶子生怕她后悔,还附赠一个破篮子。

    可惜这会儿还没有化肥,这些蔬菜个头是真的小。

    不像她种大棚那会儿。

    眼下全国都一样,崔锦芳也不在意。

    东西放在背篓里,拎着破篮子,又找到家里急需的煤油,菜油盐巴之类,这才拎着篮子往家走。

    路上就遇到出了五服的戴婶子。

    她当年想把崔锦芳说和给娘家侄儿来着。

    只是崔锦芳嫌男方家离得远,不能照顾到自己家,以年纪小为由,

    给回绝了。

    那些年,崔锦芳跟向红军定亲后,两度筹备婚礼未果,时常被戴大婶子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