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鸣春 作品

第1115章 小芳-考上高中(第2页)

    ,你说等到我高中毕业,还能高考吗?”

    崔锦芳是经历过一世的,很多事情,想当然的觉得会越来越好,对未来并不担忧更不彷徨。

    可是现在的人不知道啊,锦民的担忧也不无道理,县城现在几股势力正斗的鸡飞狗跳。

    不少人消息闭塞,看不到出路,都惶惶不安。

    她伸手拍拍锦民。

    “弟弟,你知道高考前身是什么不?”

    崔锦民摇头。

    崔锦芳指指他桌子上的史书。

    “以前穷苦出身想出人头地,难于登天,书本笔墨比跟金子一样价钱,后来从605年隋炀帝当皇帝,开始科举取士,只要考试成绩好,不论出身就能报效国家,出人头地,一直到1905年,晚清时期袁大头请朝廷废了科举,穷苦百姓又报国无门。

    这一千三百年,科举乱了,国家就出现颓势,虽然不一定是必然因果关系,但是没有人才,或者人才断层,国家就会越走越吃力。

    国家要持续的好,人才必然不能断层,尤其不能断了普通百姓的上升之路,你尽管把心放在肚子里,学到手里的本事是谁都拿不走的,只有时刻准备着,才能在机会来临的时候,一把抓住。”

    崔锦民年纪小,意志力还不够坚定,主观意识容易收到外在因素影响,这样的强心剂需要隔三差五来一针。

    小民听了大姐有理有据的话,果然踏实许多,不再烦躁,老老实实啃书。

    他们这个时代的学子,不是什么天纵奇才,学习机会都很难得,根本没有什么偏科的念头,不管喜不喜欢,都认认真真的学习。

    崔守义也觉得读书才能有出路,一直鼓励各家送孩子去读书,如今听说锦民考上高中,心里欢喜的很,翻出在部队的老二崔保国寄回来的工业票,让自家婆娘拿给崔锦芳。

    队长媳妇原本就是在妇联工作的,只是一家子不能在村里同时任职,崔守义上去,她就卸职下来了。

    虽然已经离职,但是

    关心妇女儿童的心思就没歇过,当年还是她带人劝说崔锦芳带着弟弟妹妹去读小学,不当文盲,不给国家扫盲工作增加负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