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鸣春 作品

第1139章 小芳-考上

    黑色七月过去,崔锦民收拾了一麻袋的书扛回家。

    除了看专业书,就是帮崔锦芳干活。

    八月里,邮差一身绿色工作服,骑着绿色自行车,车身还用黄色油漆印刷着邮局的专属标志,后头驮着两只绿色帆布袋,里头塞的鼓鼓囊囊,一路摇着铃铛到了窑村大队。

    村口喇叭里传来谢会计的声音,打开话筒照例是先吹一口气,紧接着才说正事儿。

    “喂,全体村民请注意,全体村民请注意,请崔盼有家崔锦民到大队领取哈工大学录取通知书!”

    消息一出,全村沸腾。

    作为重视工业的北方,哈城在人们心里代表着军工机械,代表国之脊梁,是首都的卫士,是遥不可及,需要仰望着的存在。

    原来他们这些泥腿子,只要认真读书就能打破隔阂跨越阶级。

    十多年的读书无用论今日被打破。

    崔老实家连婆娘都没有的,就靠两个毛丫头,居然供出一个大学生。

    这可是十里八村头一份。

    他们比崔老实家差哪儿了?

    明明家里人口众多,劳动力更多,崔家是他们这些年想踩就能踩一脚的存在,怎么就没留意,叫那家的小崽子翻了浪?

    说起崔锦民,在村里存在感低微的近乎没有,就连分地的时候都没出面。

    众人仔细回忆,才想起来已经大半年没见着崔锦民,就算现在回来,也闷头不出来,在家干活,这些年几乎没见到他出来跟大小子们玩耍过。

    有些对崔锦芳抱有善意的,觉得这一家子总算熬出头了。

    还有的人家已经再次重新评估崔家姐妹,要从认识的人里给崔锦芳划拉一个夫婿出来,最好把崔锦民拉到自家阵营。

    崔锦民的录取通知书仿佛一剂强心针,叫原本想让孩子回来种地或者出去打工的父母们又有了咬牙继续坚持的理由。

    村里年轻人则是另一种感慨。

    十几年了,终于给迷茫中的年轻人又点亮新一盏启明灯。

    原来他们除了回家种地,几率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