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乐成溪 作品

第448章 主导权

坐在克莱因对面的尹裕光,听完他的这番话后,微微向前倾了倾身子,缓缓开口道:

“克莱因先生,您所言极是。

德国的工业基础与技术底蕴,的确令人钦佩。

这几天参观mbb公司的经历,也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贵方工程师的专业素养与敬业精神,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尹裕光先是以一种肯定与赞赏的姿态开场,展现出华夏代表团的谦逊与开放,不过他马上话锋一转道:

“但是,说到mpc75项目的研发分工,我认为最好还是选择放在华夏。”

说到这里,微微提高音量,环顾四周,目光扫过mbb公司的每一位代表。

“为了促成这个项目,我们华航技可是选择了华夏两个最具实力的公司组团来参与。

星途航空公司曾经参与研发了50座的民航客机,西飞公司现在手头也有生产制造大型干线客机运十的经验,要知道这款飞机可是按照189座设计的。”

说到这里,尹裕光特意停顿了一下,目光锐利地注视着克莱因,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暗示:

“或许西飞星途在制造水平和制造工艺上和mbb公司有差距,但是说到在民用客机领域的经验积累,可就不一定了!”

尹裕光这番话,意有所指,绵里藏针。

他虽说没有直接点破,但却也说明了西飞公司在航空领域的积累。

坐在尹裕光身旁的徐瑞祥,也敏锐地捕捉到了尹总话语中的深意。

他心领神会,立刻接过话茬,进一步强化了华夏方面的立场:

“克莱因先生,我完全赞同尹经理的观点。

在制造业领域,mbb公司无疑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学习对象。

但在大型飞机研发制造领域,mbb公司受限于西德的特殊情况,已经很久没有研发过中大型飞机了吧。”

谈判桌上,气氛一时变得有些微妙。

mbb公司的弗里茨·克莱因显然对尹裕光的反驳有所准备,他微微一笑,语气中带着一丝骄傲地回应道:

“徐经理,mbb公司虽然在过去研发受限,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中大型客机的研发经验。”

克莱因顿了顿,提高了音量,语气也变得铿锵有力起来: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mbb公司一直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积累了丰富的航空器研发经验。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c160军用运输机项目和空中客车a300宽体客机项目。”

为了进一步强调mbb公司的实力,克莱因开始详细介绍mbb公司在c160和a300项目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在c160运输机项目中,mbb公司承担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从最初的整体设计,到关键的机身结构和中翼设计,mbb公司的工程师们都贡献了卓越的智慧和技术。

虽然c160的总装生产线设在法国,但包括前后机身和中翼在内的核心部件,都是由mbb公司在德国本土完成生产制造的。”

克莱因语气稍缓,但话语中的自豪感却丝毫未减:

“至于更具代表性的a300宽体客机项目,mbb公司同样是核心参与者之一。

在整个a300项目中,德国负责了包括前机身段、后机身段以及中机身段上半部分等关键部件的制造。

这些都充分证明了mbb公司在大型航空器研发和制造领域的深厚实力和丰富经验。”

克莱因的这番话,算是对西飞星途公司质疑的直接反击,

不过尹裕光面色平静,似乎并没有被mbb公司的“实力展示”所震慑住。

而徐瑞祥则微微皱起了眉头,眼神中闪过一丝思索的神色。

短暂的沉默之后,徐瑞祥率先打破了僵局。他微微一笑,语气平和地说道:

“克莱因先生,非常感谢您详细介绍了mbb公司在c160和a300项目中的贡献。

这确实充分证明了mbb公司在航空技术领域的雄厚实力。

对于这一点,我们西飞星途公司深感钦佩。”

徐瑞祥先是肯定了mbb公司的实力,以示尊重,随后就话锋一转说道:

“但是,正如克莱因先生您刚才所说,mbb公司在c160和a300项目中,更多的是扮演参与者的角色。

虽然参与了设计和制造,但主导权,似乎并不在mbb公司手中。

而我们今天讨论的mpc75项目,是一次由mbb公司和西飞星途公司共同主导的合作研发项目。

从这个角度来看,将研发工作放在更有经验,且更熟悉项目主导流程的华夏进行,似乎更为合理。”

徐瑞祥的话语,可谓是四两拨千斤,巧妙地将mbb公司之前强调的“实力”,转化为了对其“缺乏主导经验”的隐晦质疑。

他的这番话,既没有直接否定mbb公司的技术实力,又巧妙地点出了mbb公司在大型客机项目主导经验上的不足。

坐在徐瑞祥身旁的韩天磊,也立刻领会了徐经理话语中的深意。

他向前倾了倾身子,接过话茬道:

“徐经理的分析非常到位。

考虑到mpc75项目对于双方的重要性,以及mbb公司之前在主导大型客机项目上的经验相对有限。

将研发工作放在西飞星途公司更有优势的华夏进行,无疑是一个更加稳妥和明智的选择。”

见到华夏方面拿运十来说事,克莱因毫不犹豫地揭短道:

“就算你们主导了运十干线客机项目又怎样,据我所知,这个客机项目可是从来没有投入过民航运营。

你们拿这样一个失败的项目来证明自己,有意义吗?”

见到mbb公司直接质疑运十这个机型,尹裕光不得不出来解释道:

“运十干线客机最终未能投入民航客运运营,并非是因为飞机本身存在技术缺陷。

华夏是计划经济国家,出于国家整体计划的考虑,我们才做此决定的。

当然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为了避免与华美合资c919项目形成直接竞争,华夏民航部门才做出让运十退出民航领域的决定。”

西飞公司派来的韩天磊工程师,在尹裕光的示意下,也开口说道:

“虽然运十客机没有投入民航领域,但这个机型的技术价值和战略意义,依然是不可否认的。

为了充分利用运十这款机型,我们西飞公司在运十项目的基础上,持续进行技术改进和升级。

经过这几年的改进,如今的运十,已经成为支撑华夏空军的大型运载平台,被运用在多个领域。”

韩天磊的这番话,虽然没有直接点明运十被并投入军用的具体用途。

但话里话外,却都在按时运十项目已经在军用领域取得成果。

在场的mbb公司代表们,都是航空领域的资深专家,自然能够听懂韩天磊话语中蕴含的弦外之音。

mbb公司的代表们显然没有预料到,西飞星途公司竟然会如此“大胆”地提及运十项目,甚至还暗示运十已在军用领域取得成功。

要知道,在西方世界的普遍认知中,运十项目已经因为麦道公司的施压,给c919让路了。

此刻,韩天磊话锋一转,将话题重新拉回到mpc75项目上:

“当然,我们今天讨论的是mpc75支线客机项目,和运十干线客机在定位上有所不同。

但我想强调的是,西飞公司完全有实力主导mpc75项目研发工作”

为了进一步增强说服力,尹裕光适时地接过话茬,从更加务实的角度说道:

“各位,mpc75项目的定位非常明确,它是一款面向全球支线航空市场的商业化产品。

对于商业项目而言,控制研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无疑是最为重要的考量因素。

而在这方面,将研发工作放在华夏进行,无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尹裕光顿了顿,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味道。

“在华夏,无论是工程师的人力成本,还是超级计算机的使用费用,亦或是机械加工的费用,都远低于西德。

将mpc75项目的研发工作放在华夏进行,可以大幅降低研发成本,为项目的成功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mbb公司的代表们显然对尹裕光提出的“成本优势”论调并不认同。

弗里茨·克莱因再次站出来反驳道:

“尹经理,您过分强调成本优势,却忽略了关键的工业基础和配套能力。

支线客机制造,需要高精尖的制造设备和完善的产业链配套。

在这方面,欧洲无疑更具优势。

例如,制造大型航空器结构件所必需的大型模锻水压机,法国就拥有世界领先的6.5万吨级设备,远超华夏现有水平。

此外,支线客机所需的发动机、航电系统、机载设备等关键零部件,欧洲也拥有更为成熟和完善的供应链体系。

华夏目前的工业基础和产品质量,恐怕还难以满足mpc75项目的严苛要求。”

克莱因停顿片刻,补充道:

“更何况,将研发团队从西德派遣到华夏,还会产生高昂的外派费用和沟通成本。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将mpc75项目的研发工作放在西德进行,或许才是更经济、更高效的选择。”

对于克莱因提出的“工业基础和配套能力”论,西飞星途公司显然早有准备。

韩天磊再次站出来,有理有据地进行了反驳:

“克莱因先生,您提到法国拥有6.5万吨级大型模锻水压机,这确实是欧洲的优势。

但我想强调的是,mpc75支线客机项目,真的需要用到如此大吨位的模锻设备吗?

根据我们的初步设计方案,mpc75的机体结构尺寸和重量,远小于a300这样的宽体客机。

华夏目前已经正式投产的5.5万吨级大型模锻水压机,完全可以满足mpc75项目对大型模锻件的加工需求。

在满足项目需求的前提下,舍近求远,跑到法国去进行生产制造,真的有必要吗?

况据我所知,法国人的收费可是出了名的贵!

与之对应的是,将生产制造环节放在华夏,可以充分利用华夏在制造成本方面的巨大优势,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毕竟,对于一款定位为支线客机的商业化产品而言,成本控制,始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因素。”

韩天磊的这番话,可谓是针锋相对,不但有力地回击了mbb公司代表的质疑。更强调了华夏在制造成本上的优势。

看到mbb公司代表似乎被韩天磊的反驳给压制住了,尹裕光再次适时地站出来“打圆场”,试图缓和略显紧张的谈判气氛:

“各位,我们今天讨论的,是如何更好地推进mpc75项目,而不是争论谁的优势更大。

mbb公司在航空技术领域的实力,以及西飞星途公司在制造成本控制方面的优势,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强强联合,互利共赢。”

尹裕光环顾四周,语气无比真诚地说道:

“依我之见,mpc75项目的研发工作,不妨采取一种更加灵活和务实的分工模式。

我们可以将飞机的裸机研发设计工作,放在制造成本更低的华夏进行。

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华夏在人力和基础设施方面的优势,降低研发投入。

至于后续的飞机详细设计、零部件配套等环节,则可以放在工业基础更为雄厚的西德进行。

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控制成本的同时,充分利用欧洲在航空产业链配套方面的优势。

这种‘联合研发,优势互补’的模式,或许才是最符合双方利益,也最有利于mpc75项目成功的最佳方案。”

尹裕光的提议,让谈判桌上的气氛出现了一丝微妙的转变。

mbb公司的代表们,包括之前态度强硬的弗里茨·克莱因,都开始互相低声交换着意见。

会议室内一时变得静谧无声,只有代表们偶尔翻动资料和笔尖划过纸面的细微声响。

mbb公司的每个人都在快速地思考,评估着局势,以及尹裕光提议背后的潜在利弊。

好一会儿后,汉斯·施密特出声说道:

“尹经理的提议,确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为了更充分地评估这个方案,我们需要暂时休会,进行一个简短的内部讨论。

尹经理,你看如何?”

尹裕光见对方对自己的提议有兴趣,当然不会反对,当即就表示同意。

见对方同意,汉斯·施密特说道:“那三十分钟后,我们再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