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剑书生 作品

第六十五章 苦一苦百姓,骂名我来担(第3页)

 入宫的路上,俞通源心中忐忑,不知道朱皇帝会不会追究他私下会见明教使者的罪责。

 杨帆却是泰然自若,还有心思与朱元璋的贴身太监云奇说笑,看得俞通源一愣一愣的。

 小杨大人在应天这么吃得开么?

 俞通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压低声音道:“小杨大人,见了陛下,你可得为我美言几句啊,我俞家的未来荣辱,就看今日了。”

 杨帆笑了笑,调侃道:“俞侯在路上不是泰然自若,声称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么?”

 俞通源苦笑,临事方知一死难,进了这皇城,俞通源腿肚子直打颤,就是控制不住。

 皇宫,武英殿外。

 夕阳的余晖落在朱元璋身上,为他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无比伟岸。

 杨帆、俞通源双双上前行礼。

 “臣杨帆,叩见陛下!”

 “臣俞通源,叩见陛下!”

 朱元璋随意地挥挥手,脸上流露出一抹笑意,道:“百川啊,几年不见,你老了不少啊。”

 朱皇帝第一句话,就像过去他们打天下时那般随意。

 俞通源的精神一振,忙说道:“承蒙陛下挂念,臣的确老了,不像陛下您春秋鼎盛。”

 朱元璋仰面而笑,又看向一边的杨帆,道:“杨帆,差事办得不错,咱没看错你!”

 当初廖永忠刚刚伏诛,朝廷与巢湖水师的关系很微妙,朱元璋被架在上面下不来台。

 杨帆自告奋勇,解了朱元璋的燃眉之急。

 如今看来,巢湖水师对朝廷、对朱元璋并无异心,朱皇帝算是彻底打消了疑虑。

 杨帆面色平静,说道:“陛下谬赞了,这次铲除明教,俞侯出了大力,臣不过是尽了绵薄之力罢了。”

 朱元璋对杨帆的谦虚很满意,琢磨着是不是出去办了一次差事,杨帆的棱角磨平了?

 当即,朱元璋负手而立,道:“亲军都尉府指挥佥事杨帆,代咱巡视探查、平叛明教有功,擢为亲军都尉府同知。”

 朱元璋一句话,便给杨帆官升一级,且还是在朱元璋的亲信衙门都尉府中升职。

 俞通源看得有些眼热,琢磨着朱元璋会不会给他赏赐呢?

 不出所料,朱元璋下一句便给了俞通源赏赐,宅邸、金银、美女,应有尽有。

 杨帆恭恭敬敬地行礼谢恩,道:“臣杨帆,谢陛下!”

 杨帆心中欢喜,不是因为升职加薪,而是因为他职位越高,接触到的权力斗争与官员就越大,被下黑手弄死的概率便越高!

 俞通源眼眶一热,眼泪差点没落下来,高声喊道:“臣俞通源,谢陛下隆恩浩荡!”

 朱元璋给了俞通源赏赐,代表着朱元璋不会追究过往,他俞通源安全落地了。

 朱元璋很满意俞通源的反应,经过此事,消除了与俞通源的隔阂,令巢湖水师归心,这才是朱元璋见二人的目的。

 杨帆与心满意足的俞通源告退后,朱标来到朱元璋的身边,道:“父皇,贼首明德,与张士诚之子张寿祖,已经被收入天牢,您什么时候去见他们?”

 朱元璋的心情极好,哈哈一笑道:“见他们?咱去见那两个小贼作甚?你去处理吧,一切按照章程走就好。”

 朱元璋特意搞了一个献俘的小仪式,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收俞通源的心。

 而今目的达成,他才懒得见明德与张寿祖。

 不过明、张二人落网,叛

军被诛灭,可远在中都凤阳的风波还没有结束。

 究竟该怎样处置李善长,处置督造中都的那些官员,朱皇帝有的头疼了。

 又三日后,大朝。

 文武百官齐聚,朱元璋坐在龙椅上,居高临下的俯视群臣。

 今日的大朝气氛格外严肃,一来是因为洪泽湖出了叛军,还是明教与张士诚的残军联合。

 明教总坛藏在洪泽湖里,这么久才被发现,着实令人惊讶。

 二来则是中都凤阳那边出了事!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朱皇帝派遣密探前往中都,发现了中都的一些问题。

 朱皇帝眼里容不得沙子,怕不是今日大朝,就得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