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剑书生 作品

第七十八章 绝不能让杨帆活着离开山东(第2页)

 “黄册推进受阻,不就是因为当地主官不敢担当责任么?诸君不站出来解决此事,只一味地拖延,难道拖延下去就能编写出来黄册,拖延下去,鱼鳞册就可以从天上掉下来?”

 涂节脸色气得煞白,不过他还是压抑着怒气,问杨帆:“杨大人站出来指点百官,看来你腹有良策了?”

 “哼!良策没有!”杨帆高声道:“黄册之事推进缓慢,无非是害怕手段强硬引起当地的混乱,更害怕因此连累仕途官声,能力不足、不敢做事,就不要占着茅坑不拉屎!将位置让出来!”

 涂节怀疑杨帆的脑袋是不是有问题?怎么逮着谁咬谁?他冷冷地说道:“杨大人说得极是,那谁去推行黄册才好?杨大人,你愿意去?”

 你杨帆不是站出来唱高调么?成!你敢去么?

 他这话正中了杨帆的下怀,杨帆上前一步对朱元璋行礼道:“陛下,臣杨帆愿意赶赴山东,督查黄册编写一事,若不能顺利完成此事,愿受罚领死!”

 闻言,朝堂上的众位官员闻言,眼睛一亮!

 瞌睡送枕头,天冷送炭火,他们正愁找不到机会动杨帆,结果他却主动送上门!

 杨帆目光坚定赤诚,向朱元璋请命。

 急你朱老板所急,办你朱老板要办的差事,你还能拒绝我不成?

 唯一让杨帆郁闷的事情,就是“摊丁入亩”的主意被朱元璋给揽了过去,他知道朱元璋是想要保护自己,但自己不需要这种保护呀!

 瞧那群大臣反对朱元璋的模样,朱元璋若不是皇帝,他们恨不得直接破口大骂。

 如果“摊丁入亩”的主意能落在自己的头上,这波仇恨拉得就太大了!

 胡惟庸的眼珠发亮,等待着朱元璋的旨意,只要朱元璋答应放杨帆去山东,胡惟庸有十成把握,让杨帆永远地“留”在山东。

 颜希哲的嘴角都快压不住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苍天有眼,这杨帆不知死活的实心眼自己找死。

 待杨帆离开了应天,他颜希哲等着看杨帆是如何惨死的!

 朱标与胡惟庸等人的幸灾乐祸不同,他是又急又气,昨天他明明已经提醒过杨帆,山东是虎穴龙潭,万万不可涉足其中,杨帆当耳旁风都给忘了?

 朱标焦急地回望朱元璋,却见朱元璋面色如水,看不出悲喜,他无比冷静地注视着杨帆,轻声问道:“杨帆,你真的决定好了么?”

 昨日,马皇后在坤宁宫一席话,已经说服了朱元璋,他决定派杨帆前往山东,推进黄册编写受阻一事,顺便还要将山东当成一处试验田,推行鱼鳞册的编写工作。

 杨帆眼睛眨也不眨,道:“启禀陛下,臣决心为陛下为朝廷分忧,一往无前,请陛下成全!”

 朱元璋的心里泛起一股暖意。

 经历了与朝臣们的一番勾心斗角,看着那些朝臣们拖延、推诿,与他唱反调的可恶模样,杨帆此刻的主动请缨,是那么的真挚、难得。

 饶是朱元璋铁石心肠,也不由得感动。

 看看!杨帆这样的人,才是为国为民,能担负地起大明江山的好臣子!

 这让朱元璋更坚定了重用杨帆的决心,待杨帆在山东立了功归来,他的仕途将青云直上!

 杨帆当然不知道自己在朱老板心里的地位迅速提升,已经到了国家栋梁的地步。

 而朱标急在心里,却无法为杨帆说话。

 在朝会上杨帆主动请缨,为朱元璋啃山东那块硬骨头,朱标不可能拆朱元璋的台。

 朱元璋缓缓地点头,道:“即日起加封杨帆为钦差,代咱巡视山东,有便宜行事之权,推行黄册编写与鱼鳞册之事!”

 便宜行事,出自《史记·萧相国世家》一篇中:“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有了朱元璋这一道命令,杨帆就有了无形的尚方宝剑,遇事可先斩后奏。

 杨帆闻言大喜,躬身领命,他喜的不是朱老板赐给他钦差身份,有“便宜行事”的权利,喜的是自己这次肯定能死,孔家在山东的势力盘根错节,是真正的龙潭

虎穴,他去了,十有八九回不来。

 “臣杨帆,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辜负陛下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