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剑书生 作品
第两百三十五章 我等只求一个公平!
夜,应天。
翰林院修撰丁显随着老管家走到了刘府的后院,老管家停在院门口:“丁大人,您请,老爷与张大人就在里面。”
丁显朝老管家行礼,然后走了进去。
院子里,翰林学士张以宁以及刘三吾正在对弈,神情颇为悠闲。
丁显入内后恭敬行礼,刘三吾招招手:“彦伟啊,你来得正好,老夫与张大人方才还提到你,这次你做得不错。”
丁显字彦伟,此次他身为朱元璋指派,前往复查举人试卷的人员之一,也被毛骧请了过去,在亲军都尉府,丁显的表现可圈可点,私下又以张以宁、刘三吾马首是瞻,很得二人看重。
对此,丁显神态谦卑,说道:“刘老谬赞了,这都是下官应尽的本分,再说那毛骧明哲保身,已经再无锐气,下官觉得用不了几日,殿试就会重开了吧?”
说到此事,张以宁、刘三吾仰面大笑,张以宁说道:“连毛骧都查不出什么,别人更加查不出什么,大理寺、刑部,那些官员还不如毛骧。”
刘三吾点了点头,道:“彦伟,你去告诉中榜的士子们,让他们好好准备,别丢了咱三省学子的面子,需拿出真才实学,让陛下面子上过得去,知道么?”
丁显神态恭敬,犹豫片刻说道:“这个下官明白,已经与那些学子说过了,不过,其中有一人脾气执拗,还与一落榜名为翁华的北方士子打得火热,您看?”
闻言,刘三吾眉头微皱,道:“谁人这般不识相?已经中了榜不将心思用在准备殿试上,与落榜的接触做什么?你仔细说说。”
丁显点了点头,道:“此人名叫解缙,乃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人,今年方二十岁整,经常与那翁华往来,言语之中经常流露出对本次会试中榜名单的不满,两位大人,这人要不要处理?”
张以宁呵呵地笑了,抚慰道:“血气方刚难免如此,不过一个小小的解缙能泛起什么风浪?你只需管好其他的学子,解缙就由他去吧。”
顿了顿,张以宁说道:“今日是个好日子,刘大人,不如备上酒,吾等好好喝一杯,庆祝一番,如何?”
刘三吾点了点头,一挥手:“好,今夜老夫就与张大人痛饮!”
偌大的应天城,有人痛饮“庆功酒”,有人愁眉不展,为亲军都尉府的调查结果不满,借酒消愁,还有人坐在廊檐下,煮酒,读书,逍遥自在。
杨帆身边亮着两个灯笼,借着灯火的光,他正津津有味地读着一卷书,依旧是关于建造船只的书。
杨帆最近都待在家中,琢磨船只的事情,辽东目前倒是有一个造船厂,规模不大,亦不受重视,他这几日盘算着,写信给刘伯温,让辽东军器局与造船厂联合,开发新式战船。
他正看得出神,忽然府中的侍女来通禀,太子朱标来了!
闻言,杨帆当即放下书前往迎接,杨府门口,朱标换了一身常服,气质温润、儒雅。
杨帆拱手行礼,道:“不知今日殿下前来,有失远迎,请殿下恕罪!”
朱标笑容满面,上前拉住杨帆的手,道:“你我之间,不必有那么多虚礼。”
二人入了府,来到后院,朱标见到廊檐下的一应物件,笑道:“京城中一片兵荒马乱,你这儿倒是悠然自得。”
杨帆与朱标落座,吩咐侍女送来茶水糕点,道:“殿下说笑了,京城之中何谈‘兵荒马乱’?秦淮河畔歌舞升平,听说近日又来了新的花魁,名动京城呢。”
朱标轻轻叹息一声,道:“毛骧调查科举案,毫无存进,被父皇罚闭门思过,亲军都尉府内人心惶惶,滞留在京城中的北方士子今日是失望不已。
有喝酒之后抱头痛哭的,有沿着秦淮河边狂奔的,还有的干脆就躺在皇宫外面鸣冤的……
不止是北方的士子,南方的士子也有不满的,说朝廷审查了两次,却依旧没有殿试的时间,自打父皇恢复科举之后,还从未有这样的事情。”
翰林院修撰丁显随着老管家走到了刘府的后院,老管家停在院门口:“丁大人,您请,老爷与张大人就在里面。”
丁显朝老管家行礼,然后走了进去。
院子里,翰林学士张以宁以及刘三吾正在对弈,神情颇为悠闲。
丁显入内后恭敬行礼,刘三吾招招手:“彦伟啊,你来得正好,老夫与张大人方才还提到你,这次你做得不错。”
丁显字彦伟,此次他身为朱元璋指派,前往复查举人试卷的人员之一,也被毛骧请了过去,在亲军都尉府,丁显的表现可圈可点,私下又以张以宁、刘三吾马首是瞻,很得二人看重。
对此,丁显神态谦卑,说道:“刘老谬赞了,这都是下官应尽的本分,再说那毛骧明哲保身,已经再无锐气,下官觉得用不了几日,殿试就会重开了吧?”
说到此事,张以宁、刘三吾仰面大笑,张以宁说道:“连毛骧都查不出什么,别人更加查不出什么,大理寺、刑部,那些官员还不如毛骧。”
刘三吾点了点头,道:“彦伟,你去告诉中榜的士子们,让他们好好准备,别丢了咱三省学子的面子,需拿出真才实学,让陛下面子上过得去,知道么?”
丁显神态恭敬,犹豫片刻说道:“这个下官明白,已经与那些学子说过了,不过,其中有一人脾气执拗,还与一落榜名为翁华的北方士子打得火热,您看?”
闻言,刘三吾眉头微皱,道:“谁人这般不识相?已经中了榜不将心思用在准备殿试上,与落榜的接触做什么?你仔细说说。”
丁显点了点头,道:“此人名叫解缙,乃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人,今年方二十岁整,经常与那翁华往来,言语之中经常流露出对本次会试中榜名单的不满,两位大人,这人要不要处理?”
张以宁呵呵地笑了,抚慰道:“血气方刚难免如此,不过一个小小的解缙能泛起什么风浪?你只需管好其他的学子,解缙就由他去吧。”
顿了顿,张以宁说道:“今日是个好日子,刘大人,不如备上酒,吾等好好喝一杯,庆祝一番,如何?”
刘三吾点了点头,一挥手:“好,今夜老夫就与张大人痛饮!”
偌大的应天城,有人痛饮“庆功酒”,有人愁眉不展,为亲军都尉府的调查结果不满,借酒消愁,还有人坐在廊檐下,煮酒,读书,逍遥自在。
杨帆身边亮着两个灯笼,借着灯火的光,他正津津有味地读着一卷书,依旧是关于建造船只的书。
杨帆最近都待在家中,琢磨船只的事情,辽东目前倒是有一个造船厂,规模不大,亦不受重视,他这几日盘算着,写信给刘伯温,让辽东军器局与造船厂联合,开发新式战船。
他正看得出神,忽然府中的侍女来通禀,太子朱标来了!
闻言,杨帆当即放下书前往迎接,杨府门口,朱标换了一身常服,气质温润、儒雅。
杨帆拱手行礼,道:“不知今日殿下前来,有失远迎,请殿下恕罪!”
朱标笑容满面,上前拉住杨帆的手,道:“你我之间,不必有那么多虚礼。”
二人入了府,来到后院,朱标见到廊檐下的一应物件,笑道:“京城中一片兵荒马乱,你这儿倒是悠然自得。”
杨帆与朱标落座,吩咐侍女送来茶水糕点,道:“殿下说笑了,京城之中何谈‘兵荒马乱’?秦淮河畔歌舞升平,听说近日又来了新的花魁,名动京城呢。”
朱标轻轻叹息一声,道:“毛骧调查科举案,毫无存进,被父皇罚闭门思过,亲军都尉府内人心惶惶,滞留在京城中的北方士子今日是失望不已。
有喝酒之后抱头痛哭的,有沿着秦淮河边狂奔的,还有的干脆就躺在皇宫外面鸣冤的……
不止是北方的士子,南方的士子也有不满的,说朝廷审查了两次,却依旧没有殿试的时间,自打父皇恢复科举之后,还从未有这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