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剑书生 作品
第两百六十九章 故人与新生(第2页)
朱标领命而去,可还未走远朱元璋就说道:“咱身子乏了,明日不上早朝,你暂领朝政吧。”
朱标闻言差点没摔倒,朱元璋是出了名的勤政,怎么忽然间要不上朝?朱标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朱元璋的身子出了问题,连忙问道:“父皇,您没事吧?要不要儿臣去叫太医?”
朱元璋闻言眼睛一瞪,骂道:“叫什么太医?咱辛苦了一辈子就不能休息休息了?去去去,休要烦我!”
朱标这才放下心,笑着离开。
朱元璋握着那匕首,缓缓地走到了武英殿的门口,望着夕阳自言自语起来。
“策蹇龙游道,西风妒旅袍。”
“比屋豪华歇,平原杀气高。”
他闭上眼握着匕首,耳边仿佛又听到了多年前的烈烈寒风,以及龙游城的厮杀声。
“红添秋树血,绿长旱池毛。”
“越山青入眼,回首鬓须搔!”
朱元璋吟诵的诗词,乃是至正十九年七月,他攻克金华后派遣大将军常遇春进取衢州,常遇春轻取龙游城,还在行军途中吟诗作赋《龙游道中》。
一晃多年过去,朱元璋睹物思人。
书信放在桌上,那信件却不是朱棣所写,而是常遇春的长子常茂写的。
常茂在心中关心朱元璋与马皇后的身体,亦在心中写了这些年在安南的经历。
常茂去了安南,经历了安南的风雨磨砺,早就不是当年的那个纨绔郑国公,他深觉当年所做之事的荒唐,令父亲常遇春蒙羞,所以决心助燕王朱棣攻克安南。
大明将安南纳入版图之日,就是他常茂返回故土之时,不过,过去的郑国公常茂已经死了,他将永远是“常戊”,永念朱元璋与大明的恩情。
“哎!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朱元璋哀叹了一声,常茂的来信让朱元璋思绪翻涌,当年他私下让毛骧伪造了常茂自尽于牢狱中,送常茂往安南,没想到还有今日之果。
纨绔子弟常茂变成了如今的安南大明孤忠常戊,朱元璋是又一次深刻地感受到自己老了。
故人故去,新人层出不穷,杨帆与朱棣南北并进,将来是他们这群年轻人的天下了。
朱皇帝想到这里,欣慰一笑,对云奇道:“从明日开始,每日让雄英来武英殿,咱要亲自教导他。”
“遵命。”云奇恭敬地弯腰行礼。
………………
当应天上下为高丽大捷欢欣鼓舞的时候,高丽西海道却一片愁云惨淡。
西海道,土罗城。
两个守城的兵卒抱着武器,百无聊赖地闲聊。
年长的打了一个哈欠,嘀咕道:“一败再败,这边将军也没那么神,带着不到三千人回来了,啧啧啧,输得太惨了。”
年少的兵卒压低声音,说道:“李大哥,你说咱土罗城是不是要丢了?边将军大败而归,听说,大公子与二公子私自领兵出征,也打输了?”
姓李的兵卒嘿嘿一笑,老神在在地说道:“输了,被明军驻扎在铁山一带的骑兵打得落花流水,领兵的好像叫……瞿能?对,就是瞿能!”
年少的兵卒咧了咧嘴,嘀咕道:“打一仗输一仗,明军真乃天兵也,万一明军来土罗城,咱们能守住么?李大哥,我还没娶媳妇呢,我不想死!”
辽东明军自从入高丽以来,斩王浑、破铁山、下西京,这三场战役赢得干净漂亮。
连李成桂麾下大将边安烈都败了,明军带给高丽军队的压力不是一般的大。
土罗城中,许多的兵卒都产生了畏战情绪,这就是连战连捷的威慑力。
姓李的老兵左右看了看,见没有人关注这边,低声道:“傻小子,我给你指一条明路,明军虽然厉害,但是明军从来不杀俘虏,听说今日,就有一批俘虏会到咱土罗城来,连边将军的亲信卢武,都被放回来了。”
年轻的兵卒张大了嘴巴,道:“真的?投降就能活命?卢将军没有死?”
老兵神秘一笑道:“我有亲戚在将军府里面当差,这消息百分百准,还能有假?”
这两人正说着,忽见城外的官道上出现了一支队伍,人数约莫有上千人。
老兵的眼睛等待,看了一会道:“你看,我说什么来了?俘虏回来了!”
朱标闻言差点没摔倒,朱元璋是出了名的勤政,怎么忽然间要不上朝?朱标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朱元璋的身子出了问题,连忙问道:“父皇,您没事吧?要不要儿臣去叫太医?”
朱元璋闻言眼睛一瞪,骂道:“叫什么太医?咱辛苦了一辈子就不能休息休息了?去去去,休要烦我!”
朱标这才放下心,笑着离开。
朱元璋握着那匕首,缓缓地走到了武英殿的门口,望着夕阳自言自语起来。
“策蹇龙游道,西风妒旅袍。”
“比屋豪华歇,平原杀气高。”
他闭上眼握着匕首,耳边仿佛又听到了多年前的烈烈寒风,以及龙游城的厮杀声。
“红添秋树血,绿长旱池毛。”
“越山青入眼,回首鬓须搔!”
朱元璋吟诵的诗词,乃是至正十九年七月,他攻克金华后派遣大将军常遇春进取衢州,常遇春轻取龙游城,还在行军途中吟诗作赋《龙游道中》。
一晃多年过去,朱元璋睹物思人。
书信放在桌上,那信件却不是朱棣所写,而是常遇春的长子常茂写的。
常茂在心中关心朱元璋与马皇后的身体,亦在心中写了这些年在安南的经历。
常茂去了安南,经历了安南的风雨磨砺,早就不是当年的那个纨绔郑国公,他深觉当年所做之事的荒唐,令父亲常遇春蒙羞,所以决心助燕王朱棣攻克安南。
大明将安南纳入版图之日,就是他常茂返回故土之时,不过,过去的郑国公常茂已经死了,他将永远是“常戊”,永念朱元璋与大明的恩情。
“哎!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朱元璋哀叹了一声,常茂的来信让朱元璋思绪翻涌,当年他私下让毛骧伪造了常茂自尽于牢狱中,送常茂往安南,没想到还有今日之果。
纨绔子弟常茂变成了如今的安南大明孤忠常戊,朱元璋是又一次深刻地感受到自己老了。
故人故去,新人层出不穷,杨帆与朱棣南北并进,将来是他们这群年轻人的天下了。
朱皇帝想到这里,欣慰一笑,对云奇道:“从明日开始,每日让雄英来武英殿,咱要亲自教导他。”
“遵命。”云奇恭敬地弯腰行礼。
………………
当应天上下为高丽大捷欢欣鼓舞的时候,高丽西海道却一片愁云惨淡。
西海道,土罗城。
两个守城的兵卒抱着武器,百无聊赖地闲聊。
年长的打了一个哈欠,嘀咕道:“一败再败,这边将军也没那么神,带着不到三千人回来了,啧啧啧,输得太惨了。”
年少的兵卒压低声音,说道:“李大哥,你说咱土罗城是不是要丢了?边将军大败而归,听说,大公子与二公子私自领兵出征,也打输了?”
姓李的兵卒嘿嘿一笑,老神在在地说道:“输了,被明军驻扎在铁山一带的骑兵打得落花流水,领兵的好像叫……瞿能?对,就是瞿能!”
年少的兵卒咧了咧嘴,嘀咕道:“打一仗输一仗,明军真乃天兵也,万一明军来土罗城,咱们能守住么?李大哥,我还没娶媳妇呢,我不想死!”
辽东明军自从入高丽以来,斩王浑、破铁山、下西京,这三场战役赢得干净漂亮。
连李成桂麾下大将边安烈都败了,明军带给高丽军队的压力不是一般的大。
土罗城中,许多的兵卒都产生了畏战情绪,这就是连战连捷的威慑力。
姓李的老兵左右看了看,见没有人关注这边,低声道:“傻小子,我给你指一条明路,明军虽然厉害,但是明军从来不杀俘虏,听说今日,就有一批俘虏会到咱土罗城来,连边将军的亲信卢武,都被放回来了。”
年轻的兵卒张大了嘴巴,道:“真的?投降就能活命?卢将军没有死?”
老兵神秘一笑道:“我有亲戚在将军府里面当差,这消息百分百准,还能有假?”
这两人正说着,忽见城外的官道上出现了一支队伍,人数约莫有上千人。
老兵的眼睛等待,看了一会道:“你看,我说什么来了?俘虏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