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六章 本王,有心无力!(第2页)
杨帆闻言,轻声说道:“高丽的‘田柴科制’施行已久,利益集团盘根错节,要废除‘田柴科制’,大王从上而下施行,当然会困难重重,朝中的大臣们都与此有利益纠葛,少数人就算同意也不敢说出来。”
王昌好像遇见了知音一般,一拍大腿道:“杨先生说得对,说得对极了,今日满朝文武竟然没有一人站在本王这边,杨先生,这个高丽王,吾真的不想做下去了。”
三个月的时间,初时王昌还踌躇满志,也是随着担任高丽王时间越久,王昌越是感觉到无力与厌恶。
他厌恶日复一日的政务,他厌恶崔莹对他的控制,他更厌恶满朝文武阳奉阴违的嘴脸。
王昌只有在杨帆这里,才能得到片刻的安歇,才能放下心来说两句心里话。
杨帆闻言摇了摇头,鼓励道:“大王,万事开头难,而您要改革‘田柴科制’,更需要从下而上的变革,尤其您要学大明的‘摊丁入亩’,需徐徐图之!”
王昌的眼睛微微一亮,道:“请杨先生教我!”
杨帆摩挲着酒杯,说道:“‘摊丁入亩’乃利国利民的良策,然阻力重重,大王要做的,便是让百姓都知道这政策的好处,让百姓都明白他们能获得些什么抛弃些什么。”
“百姓清楚了大王的政策,就会拥护大王,由此可派人在各地造势,掀起百姓反抗‘田柴科制’的浪潮,浪潮一波接着一波传到了开京,开京文武官员感受到了压力。”
王昌若有所思,顺着杨帆的话往下说:“这时候那些本来就同意的官员就会站出来,与本王站在一处,本王也可借此推行新政!妙啊,妙啊!”
王昌脸上的愁容散去不少,向杨帆道谢,杨帆微微一笑,说道:“此法虽然好,但要耗费的精力,与面临群臣以及那些利益集团的反扑很是麻烦,大王千万要有心理准备才行。”
王昌握紧了拳头,再度恢复斗志,道:“杨先生放心,本王知道,父王能做到的事情,我能做到,父王做不到的事情,本王也要做到,我就不信我做不成!”
在杨帆的鼓励与出谋划策之下,王昌再度振作起来,开始谋划。
洪武二十三年,十一月。
王昌正式派出钦差,前往高丽的北界、东界、西海道、胶州道、全罗道、庆尚道,向百姓宣讲“摊丁入亩”与“田柴科制”之区别。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高丽的百姓轰动,不少百姓在钦差的帮助下,写了万民书,送往开京。
民意,已经被煽动起来,初见端倪。
开京,崔府。
崔莹如今是高丽最有权势的大臣,没有之一,崔府每日都是门庭若市,无数人想要见到崔莹求崔莹办事,然而崔莹却一概不见,除非有人送上一份厚礼,崔莹才会亲自接见。
这一日,崔莹赏识的郑梦周又来拜访,还给崔莹送了一对白玉如意来。
郑梦周陪着笑,说道:“崔大人请看,这是上好的羊脂玉,玉质莹润通透,是下官通过商队从大明高价买来的宝贝,献给大人您!”
崔莹摩挲着玉质,微微颔首:“好,好宝贝,不过郑大人,这让你太破费了,本官怎么好直接收了呢?”
王昌继位之后,郑梦周便迅速转投崔莹,投其所好,送了许多宝贝。
郑梦周含笑,说道:“宝马配英雄,这宝贝开京城除了您崔大人,谁还配得上?崔大人您若是不收下,下官就将这宝贝摔了!下官怎么配拥有此宝?”
崔莹装模作样地又推辞了两句,这才将白玉如意给收起来,对郑梦周说:“你那堂弟在全罗道任职,过了年后,就让他来开京吧。”
郑梦周大喜,连连拜谢,崔莹摆了摆手,道:“郑大人,你是聪明人办事也得力,老夫看在你的面子上才提拔他,记住,到了开京要兢兢业业,不然犯了错老夫可不会保他。”
崔莹话锋一转,又问道:“行了,说说京畿之外那群刁民的事情吧,让你去调查,你查得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