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朱棡到来,治高丽策
崔莹望着杨帆,不敢置信,说道:“你说的是真的?大王不恨我?不想我死?”
崔莹犯的是谋反大罪,放在大明,是要被诛九族的,他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但是,杨帆却给他带来了生机,他甚至不确定杨帆是不是在戏弄他。
杨帆叹了口气,道:“大王对你有怨恨不假,但你也是他的外祖父,他怎么忍心看你被凌迟处死?然而那些受难的官员家眷,都需要一个交代。”
王昌选择退位禅让,除了与他不贪慕权力有关外,崔莹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放了崔莹,让崔莹隐姓埋名去大明,王昌心中有愧。
崔莹的眼眶红了,喃喃道:“大王,老夫糊涂,老夫糊涂啊!老夫对不起大王!”
崔莹痛哭流涕,悔恨难当,悔不该当初一时贪念起,毁掉了崔家的满门荣耀。
杨帆见状轻声说道:“人的路是你自己选的,崔大人,虽然你全家去了永安都司,要从头开始,但你崔家从此就是我大明的子民,崔家依旧能参与我大明的科举,东山再起未尝不可。”
崔莹擦干了眼泪,看向杨帆,问道:“杨总兵,老夫有一件事想要问你,从你大明出兵开始,是不是就在谋划这一刻?”
崔莹已经看清了,高丽内乱,最终得利的是大明,高丽王族、李成桂,都成为失败者。
杨帆微微眯起眼睛,说道:“我大明志在天下,高丽、安南、倭国、西洋、东洋,乃至于大洋彼岸,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小小高丽,焉能不是我大明囊中之物?”
崔莹怔怔地望着杨帆,感觉到一种恐怖,一种无力。
杨帆的野心很大,大明的野心更大,但偏偏大明有那个实力,就算王昌不禅让,明军遍布高丽的各个要道,只要出手,高丽必定沦陷。
杨帆走了,流下默默垂泪的崔莹,他强撑着身子,向王宫的方向行礼道:“老臣,谢大王活命之恩!”
洪武二十四年二月到三月,整个高丽都处于巨大的变动之中。
杨帆挑选了一万辽东军,镇守开京,未来这一万辽东军将是拱卫京师的中坚力量,同时,归义军百户以及百户以上的将官,也全部由辽东军选拔的将官担任。
两个月的时间,明军彻底掌控了高丽的主要城池,以及高丽的关卡要地,而晋王朱棡,已经率领文武臣子以及朱元璋派给朱棡的两万明军,赶来高丽。
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初。
开京城外,春风和畅。
杨帆、王昌,以及高丽百官,都聚集在城外,等待。
今日是晋王朱棡抵达开京的重要日子,未来,高丽将由朱棡主宰。
王昌见到远处朱棡的仪仗的时候,喃喃道:“晋王殿下,终于来了。”
整个高丽都在等待晋王朱棡,等待权利的正式交接。
他们有所耳闻,听说朱棡脾气暴躁,可不像杨帆私下里那般和气。
郑梦周轻声说道:“晋王殿下来了,杨总兵与大王就要离开,吾等甚为不舍啊。”
杨帆笑了笑,道:“如果可以,本官倒是想多待一段时间,但将士们离开家乡太久了,那些没有亲眷地留在开京,家中有亲眷的,早已经归心似箭,就等着归乡呢。”
郑梦周眼睛微红,说道:“这一别不知道何时才能见到杨总兵?与杨总兵共事,下官如沐春风,受益匪浅!”
郑梦周这话引得不少官员偷笑,觉得他未免太没有骨气了,然而郑梦周能走到今日的位置,掌控高丽的财政大权,都是因为杨帆提拔,他的话七分真情恭维,也算是真情流露。
杨帆闻言笑了笑,说道:“郑大人想念本官,那就辅佐好晋王殿下,将高丽建设得更好,更强,将来时机成熟,本官自会领兵来高丽,渡海直取倭国!”
群臣之中有一人忽然出声,道:“杨总兵,倭寇横行海上,战力不弱,若要攻陷倭国,恐怕不容易吧?”
说话的人正是李穑,经过一番抗争,李穑见实在无法阻止王昌禅让,只好认命,不过,李穑心里对杨帆多有怨怼,出言质疑杨帆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