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剑书生 作品

第三百一十四章 北伐大业(第2页)

 杨寓颇为惊讶,道:“杨大人为何知晓在下表字?”

 我能不知道么?鼎鼎大名的“三杨之一”杨士奇,江西泰和人,史书上评价杨士奇“朴实正直、廉洁好静、恭敬

谨慎”。

 杨帆记忆中杨士奇前半生并不得志,一直到建文帝时期才被征召入朝为史馆编纂。

 杨帆眼珠一转,说道:“巧合,巧合,前几日本官在酒楼畅饮,偶遇一位江西的兄台,提起杨先生那是赞不绝口,称你孝心赤诚、正直谨慎,没想到今日见到了本人。”

 杨寓十分惶恐,说道:“杨寓何德何能担得起这般评价?杨寓惶恐!”

 杨寓已经快要到而立之年,却没有寸功,也未曾有什么功业。

 杨帆何等人物?开疆拓土的功臣良将,未来大明朝的顶梁柱!

 杨帆笑了笑,对杨寓说道:“杨先生不必拘束,吾与先生神交已久,有些事情想与杨先生探讨一二。”

 杨帆想要看看,三杨之一的杨士奇,究竟有何本事。

 杨寓也猜到杨帆有心考教,若是能回答得好,未尝不可在杨帆身边谋求差事。

 当即,杨寓打起精神,迎接杨帆的考教。

 “大明南征北战,征高丽、征安南,杨先生觉得当下之国策,如何?”

 面对第一个问题,杨寓思忖片刻,说道:“大明开国二十四年,兵强马壮,且开国元勋有许多尚在,此时出兵是上策,以开国强军扫平四海,涤荡蛮夷,在下认为没错,但动武过于频繁,负担过重,在征战完安南后,应休养生息。”

 杨寓的目光高远与谨慎的性格,在与杨帆第一次问答之中,就显露无遗。

 杨帆微微颔首,又说了第二个问题,道:“瓦剌、鞑靼,以及三部女真,杨先生觉得应如何处置?才可长治久安?”

 杨寓闻言又思索了良久,才说道:“瓦剌、鞑靼可分化之,拉一派打一派,逐渐削弱,至于三部女真亦归化、教化,使之融入我大明,成为大明子民。”

 杨帆有些失望,对待女真的问题上,杨寓与普通的官员并没有什么区别,不过旋即杨寓话锋一转:“但不可不防,女真,蛮夷也,大明强盛女真归服,若是大明衰弱难免不会生乱子,所以需提防女真,一旦发现有不臣之心,需以铁血手段镇压之!”

 天底下没有完美的人,杨士奇也是如此,他的目光高远,但天性谨慎,这可能与杨士奇幼年丧父家境艰难,故不愿意冒险有关。

 杨士奇支持大明的扩张用兵,但又希望能兼顾民力,不要给百姓过于沉重的负担。

 对当今的时政针砭准确、深刻,对普通的百姓抱有非常大的同情心。

 杨帆与杨寓畅聊了半个时辰,对杨寓的才华很是认可,如今的杨寓当然还未达到后来的高度,但已经是极其难得的人才。

 “大人!”

 蒋瓛轻声来到门外禀报,说道:“梁国公来了。”

 杨帆与杨寓的话题戛然而止,杨寓面色有些紧张,杨帆却泰然自若,道:“梁国公来得好快,蒋瓛,你先带杨先生下去休息,本官有话要与梁国公细谈。”

 杨寓欲言又止,最后忍不住说道:“杨大人,此事因我而起,杨寓愿一人承担后果……”

 杨帆笑了笑,宽慰道:“杨先生,梁国公并非不讲道理之人,我抓了他儿子也是在帮他,无妨,你们先下去吧。”

 不多时,气势汹汹的梁国公蓝玉来了!

 蓝玉在捕鱼儿海大破元廷,风头无两,当时他极为骄横,差一点下令让大军进攻明军关隘。

 幸亏杨帆大破阿哈出的消息传来,让蓝玉克制住了骄横之心,也免去了后来的祸事,蓝玉梁国公的封号,也就免于变成“凉国公”。

 “杨大人,你这是什么意思?为何将我儿抓到了诏狱?!”

 蓝玉和杨帆一见面,便满身火气,质问道。

 杨帆笑容满面,说道:“梁国公来得正好,吾命人准备了上好的清茶,正欲与梁国公品茶,请!”

 蓝玉的火气好像撞在了棉花上,憋着火气,道:“我哪有心思品茶?杨大人,诏狱是什么地方?就为了区区的一点小事,你就将吾儿抓到了诏狱?岂有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