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胪驹河畔血与火(第3页)
一夜之间两万瓦剌军阵亡,也孙台的心都在滴血,但是他不会表达出来,还在嘴硬,他梗着脖子,说道:“那又如何?区区两万人而已,我鞑靼有十余万将士……”
李景隆差一点笑出声,杨帆则打断了也孙台的话,道:“也孙台,你可知道为何你们有今日之败?”
也孙台不搭话,杨帆便继续说道:“你们派来的细作并不高明,他已经投奔了我大明,为我大明所用,你军的一举一动,我了如指掌。”
什么?
也孙台的脸色骤然一变,他终于明白为何明军会在大营之中设下埋伏,为何骑兵会提前埋伏在他们后面,都是因为也台那混蛋!
也孙台不禁破口大骂,道:“也台!你这背主求荣的混蛋!非人哉!大汗当初看错了你!”
杨帆微微一笑,说道:“也台与本官说的可不止这些,你鞑靼与瓦剌联手的计划,他也告诉了本官。”
也孙台的骂声戛然而止,心脏仿佛都要停摆,他怔怔望着杨帆,过了一会,哈哈大笑道::“联手?佛家奴那小儿与我主不共戴天,巴不得我鞑靼快点死,还会帮我们?”
也孙台的反应,杨帆看在眼中,他方才不过是试探,而也孙台的反应也值得玩味,似乎瓦剌与鞑靼之间真的有什么勾结。
杨帆又说了两句要也孙台投诚的话,也孙台自然不会答应,杨帆便命纪纲将也孙台带下去关押起来。
也孙台一离开,李景隆便忍不住了说道:“大人,方才那也孙台不对劲,莫非瓦剌真的会掺和进来?”
如果说之前杨帆只是
猜测,那也孙台的反应就让杨帆的猜测又加深了几分。
杨帆来回踱步,道:“说不准,瓦剌与鞑靼之间积怨已久,年初还在杭爱山打了一场,但唇亡齿寒,佛家奴保不准真的会出兵。”
李景隆担忧地说道:“若佛家奴出兵,梁国公那边恐怕要改变战略,好在鞑靼主力被我们重创。”
杨帆微微皱眉,道:“梁国公心气高,不让他来围剿鞑靼,梁国公是不会同意的,这样,你派人给梁国公送信,请梁国公一定小心瓦剌那边,还有,让纪纲用些手段,撬开也孙台的嘴。”
也孙台是鞑靼的太傅左丞相,知道不少鞑靼的密辛,但是关于瓦剌与鞑靼的合作,也孙台一口咬定:并无确切的合作计划,瓦剌在明面上宣传不掺和大明与鞑靼的战事,私下里也只说了会见机行事。
这“见机行事”里面的猫腻可就大了,瓦剌可以出兵,也可以不出兵,都是瓦剌说了算。
杨帆从也孙台嘴里面挖出的消息作用有限,便没有难为也孙台,反而要释放他回去。
初听杨帆的话,也孙台还不相信,直到见到杨帆后,杨帆才说道:“也孙台,你回去告诉鬼力赤,他若聪明就臣服我大明,本官承诺,会让鬼力赤封侯,并担任大明在蒙古这边设立的卫所的指挥使,与永安都司的李成善一样,爵位、职位可由子嗣继承。”
也孙台怀疑杨帆是不是疯了?鬼力赤乃鞑靼大汗,怎么会接受这样的条件?他黑着脸,道:“杨总兵的话我会带给大汗,但是杨总兵还是少痴心妄想,我家大王不会接受明廷的诏安!”
翠环阜大败后,鞑靼主力并未继续往胪驹河东迁徙,而是直接沿着胪驹河,往西面跑,至于去了哪里,明军自然不会丢失他们的踪迹,沿途一直有哨骑尾随。
鞑靼主力在等,再等大雪来临,到时候明军的补给便有了困难,不撤离也的撤离。
明军则在休整,待休整结束后会再度发动攻击,若是能赶在大雪来临之前击破鞑靼主力,则未来五年、十年,鞑靼都难以成气候。
杨帆,在与时间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