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意料之外(合章)(第2页)
当然,也就是去看看有没有抛头露面的事要办。
期间,朱骥和于璚英也熟络了一些。
前天,他下衙散班后,照例去于府打个照面。
哪知刚到于家,就见于璚英领着侍女要出门,朱骥赶忙去问,于璚英却扭扭捏捏没说。
朱骥得了于康吩咐,也知道之前巷子有不少眼线一直盯着于府,他怕于璚英出门危险,就提议有什么事,他去代办。
哪知于璚英死活不肯。
最后无奈,他只能跟着一起,但也是相距数米开外。
谁知刚上街不久,就遇到醉醺醺的刘年,一边在街上浪荡,一边大骂于康父子。
这一幕恰好瞧在于璚英眼里,听在耳中,恼怒之下,亟待上前理论。
朱骥也怕于璚英一个姑娘家,和醉鬼纠缠,有损清誉,便拦住于璚英,自己上前制止。
朱骥开始也不愿节外生枝,只是劝阻,哪知这醉鬼越说越难听,后来甚至涉及女眷。
这下,朱骥再也忍不住,当即拎着刘年的衣领,让他闭嘴。
但一个醉鬼,加之还是个官场失意的醉鬼,哪能听他威胁。神志越说越起劲,越说越难听。
朱骥再也忍不了,气急之下,几个大嘴巴就抽上去。
刘年本就醉熏熏,几记抽在脸上,当即躺倒‘睡’了过去。
眼见街上围过来的人越来越多,但朱骥徒自不解气,最后还是于璚英上前将他劝回。
因为此事,最后于璚英匆匆回家,连要出来办的事情都没办。
这件事过去后,朱骥本没有放在心上,甚至刘年后来怎样,他也不知道。
直到今日,顺天府捕役来北镇抚司要人,把门的校尉藏了个心眼,多问了几句,得知出了人命,一边稳住顺天府捕役,一边赶紧让人将事情报给徐良知晓。
接下来,得知顺天府来意的朱骥打算要去对质。
徐良却让人将他直接绑了,扔进诏狱。
最后又让张杰将顺天府的人打发回去。
本来,徐良是打算先弄清事情始末,再做下一步打算,奈何朱骥却犯了倔脾气,就是不说,还一直嚷嚷着一人做事一人当,非要自己送上门去。
后来,事情便愈演愈烈,于康也都知晓。
徐良的打算,于康很清楚,人是万万不能交出去的。
人不要是交出去了,到时候主动权便不在我手,到那时就被动了。
当然,这也和徐良相信朱骥为人有关。
即便最后确认,刘年的死真的和朱骥有关,那也有锦衣卫家法在,还轮不到顺天府来管。
理清来龙去脉,于康却有些不解。
他之前还以为这件事里,有小妹牵涉其中,以至于让朱骥咬紧牙口不说。
哪知听到最尾,也没听出来哪里和小妹相关。
自始至终,小妹都没和刘年有过正面冲突。
于康觉得不通,心里怀疑朱骥隐瞒了一些事情,要不然解释不通。
于是故意道:“就只是这些,你没什么瞒着我的?”
朱骥当下急了:“于大哥要是不信,我自去和顺天府对质,之后的事,不用你管。”
他本就伤心到极处,觉得自己刚刚升起的一丝爱慕之心,一下子就被掐灭,如今于大哥还不信任他,委屈与伤心合在一处,他万念俱灰。
不过他这一急,倒是打消了于康的怀疑。
只是觉得朱骥有些奇怪,为何发这么大火。
于康哪里知道朱骥的心思,而且他也没意识到,这个时代,男女大防何等忌讳,要是被人知道,朱骥打刘年,和于璚英有一些关系,甚至二人还一起上街。
此事若是有一丝风言风语传将出去,再经过一些发酵,甚至一些不怀好意的人推波助澜,到那时候,再想解释可就解释不清了。
朱骥正是忌惮这一点,才死死咬紧牙口,不提于璚英一句,只言看不惯刘年污蔑于康和于侍郎。
反观于康,这个时候就没注意到这点。
他虽然来此已有六载,但一些这个时代的局限,他有时还是会忽略掉。
甚至直到现在,他都没有意识到。
“几个巴掌而已,刘年正值壮年,不至于体弱至此吧?难道是有什么隐疾,顺天府难道都不验尸么?”
于康是信任朱骥的,刘年的死太过蹊跷。
而且刘年死之前举动确实怪异,之前他也让柳媚儿派人调查过
刘年,从没听说过他有酗酒的习惯。
他喝的醉醺醺上街,大骂于康和于谦,事后被朱骥这个于康的属下教训一番,回去后,还没等酒醒就死了,传扬出去,说和于家不相干,怕是都没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