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用没用刑(合章)(第2页)
“这二位义士,便是磨刀岭大当家雷仝和二当家虞帘,他们听闻思氏犯边,侵犯大明领土,辱我大明边民,义愤填膺,誓要随军出征,斩杀逆贼思氏。”
还未等蒋贵反应过来,于康拜倒在地:
“磨刀岭众义士拳拳报国之心,又协助锦衣卫追回粮草,诛杀贼寇,属下不敢烦扰将军,便自己做主,将他们招安,归入我的麾下。”
“此番皆是属下私自决定,以免为诸位大人惹来非议,下官已派人快马加鞭,送信回京,又有飞鸽传书,双管齐下,无论之后陛下和诸位阁老,以及镇抚大人如何处置下官,下官都愿一力承担。”
最后大礼拜道:“还望将军成全诸位义士,拳拳报国之心。”
雷仝,虞帘也连忙齐声拜道:“我等率领磨刀岭诸位弟兄,愿为大明皇帝陛下效死,斩尽犯边贼寇首级,放干辱我大名百姓的贼人之血。”
帐中沉寂良久。
于康依然保持躬身的姿势,从未抬头。
雷仝,虞帘自然也清楚事关重大,于康如此大包大揽,为他们担干系,他们自认不敢坏了大事。二人姿势也都是和于康一般无二。
曹吉祥目光掠过于康,只盯着雷仝、虞帘。
王骥依旧一副看逆子一般,把王祥看的心里直发毛。
蒋贵听后,想说些什么,但一时有些语滞。
到了此刻,即便他再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也能预感到事情有些不对劲。
当日是监军曹吉祥让他在军令上,盖上了平虏将军印,督军王骥一直没说什么。
那时他就觉得奇怪。
最后权衡再三,还是不愿得罪曹吉祥这位监军,亲手盖了平虏将军印。
现在,场间这微妙的气氛,再联想到之前,他如何不会多想。
而今于康一番话,句句都像是在暗示,剿匪和招安一事,他已经通过两种途径报送回京。
好似生怕这中军帐中,有人借题发挥一般。
不过,蒋贵不打算细究此事,他只想好好打完这场仗。
总归现在,粮草已然追回来了,一众匪类业已伏诛。
至于招安磨刀岭一帮绿林山匪,这小子愿意自己担干系,他也懒得去管。
这小子毕竟是他于廷益家的孩子,听说西杨先生也颇为器重。
即便这小子此次行事,其中有些猫腻,自然也有那些腰杆粗,肩膀厚的给他撑着,还轮不到自己。
至于督军和监军,他们若是有其他想法,他们自去和这小子掰扯,总归自己不愿意再继续掺和了。
之前曹吉祥让他盖印,他就心中颇有微词,觉得一个小辈,麾下人又不多,要对付的又是地头蛇,还在绿林颇有些威望,加之磨刀岭占据天险,颇合地利,五天时间,确实是有些难为人。
奈何他确实惹不起这位监军大人啊!
只得违心盖了印,为此心中还有些愧疚。
总归现在,皆大欢喜。有了被追回的粮草托底,时间又刚好在期限之内。
那道关于剿匪和追回粮草的军令,便算是完成了。
之后的事,便和他无关。
想通这些,蒋贵心中松了口气,但面上还是带着一丝不快。
冷冷道:“既如此,磨刀岭的人,你自行安排,但要约束好他们,军中纪律要遵守。绿林中人,混迹山野,若是有犯禁之举,定惩不饶。”
“下官(属下)遵命!”
事情似乎告一段落。
偏偏这时,王骥指着被粗布包裹的人头:“既然劫掠粮草的不是磨刀岭一众,那是谁,此匪首究竟何人?”
曹吉祥冷哼一声,一双眼睛直勾勾盯着于康:“对啊!这小蟊贼是谁?”
蒋贵也心里好奇,但见这二位已然开口,他便不再继续追着问。
于康摇了摇头,对曹吉祥躬身一拜:“大人,下官来不及询问,当时夜黑风高,下官只知他们不是好人,便直接下了屠杀令。”
曹吉祥似乎对这个回答不甚满意,又问他身后的雷仝和虞帘。
“你们难道也不知?”
雷仝忙道:“小人也并不完全识得本地所有绿林众人。起码此人,小人从未见过。”
“你呢?难道也不识?”曹吉祥又问虞帘。
虞帘也恭敬地回道:“大当家都不认识,小人就更不认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