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制作拌桶(第3页)

  吴晴晴想到拌桶还要用到一个小一点竹席,便朝着吴老头问道:“爷爷家里有没有小一点的竹席,我们放在拌桶里面,旧的也行,不用多好,只要能够挡住稻谷不飞出去就行。”

  吴老头想了想,“有的,我去拿过来你看看。”

  “好的嘞,爷爷。”

  须臾,吴老头抱着一个破旧的小竹席走了过来,“晴晴,你看看这竹席是否可行”。

  “好的,爷爷,我看看”。

  吴老头找来的这张竹席和拌桶的尺寸差不多,吴晴晴觉得放进去应该会很合适。遂点头道:“爷爷我觉得这竹席可以用。等下三叔把拌桶做好了,我们再把这竹席放进拌桶里面试试看。”

  吴晴晴记得在现代的时候,每当收获成熟的稻谷时,人们把拌桶搬进稻田里,用一床张开的竹编的晒席,从里面将其中三方围起来,以挡住打稻谷时四处乱飞的谷粒,未围的一方则用来打稻谷。

  说到竹席,吴晴晴突然就想到了晾晒稻谷还是个问题。“爷爷,我们稻谷打回来该怎么晾晒?”

  “这...”,吴老头先是想着还是运去晒谷场,接着又想到他们要晒的是谷粒,晒谷场泥灰多,不适合晒谷粒。

  吴晴晴见吴老头也不知道怎么办,遂开口道:“爷爷我们多编制一些大竹席,院子里,小路边随处一放,晾晒稻谷十分的方便。”

  吴老头想了想确实也是,他这大孙女还真是长了一颗聪明的脑袋,他怎么没想到呢!

  一下午的时间,吴老头带着吴大虎、吴三虎、吴成上山砍竹子来编制大竹席。吴晴晴则按照前世的记忆指导着吴三虎制作拌桶。

  皇天不负有心人,吴三虎终于在天黑之前做好了一个拌桶,吴老头等人也编好了五个大晒垫。

  拌桶的外形为正方形,由厚约5厘米的四块木板,采用榫卯结构组合而成。桶高约80厘米,上边长约180厘米,下边长约160厘米,上大下小呈斗状。四角上方各留有一个20厘米左右的榫头,如长出的四只耳朵,作为在田里使用时移动的把手。

  吴晴晴看着成品很是满意,她三叔的手艺还真是不错,理解力也好,在没有图纸的情况下,只凭着吴晴晴的三言两语就将这个拌桶给做好了。

  以吴老头为首的吴家众人都对这个奇奇怪怪的东西很是好奇,不禁疑问道:“这真能打稻谷?”

  吴晴晴轻飘飘得回了众人一句,明天试试就知道了,把众人堵的哑口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