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大武朝图志(第2页)

  武裕隆从平定四方后,就着重休养生息,发展农业,弥补战乱对大武朝子民带来的创伤。

  奈何古代的生产力落后,技术也落后,至今为止大武朝的很多百姓也只能混个温饱而已,还有很多地方的百姓连温饱都不能混到。

  他偶然间听到工部在讨论这个叫做拌桶的工具,好奇之下,便让人给他呈上来看了看。

  他自认为阅历甚广,但是看了半天,也没有看明白这是干什么的。

  直到下面的人给他演示了一遍,他才弄懂了这个拌桶的用处。

  虽然,他觉得这个叫做拌桶的工具,对提高粮食产量没有什么作用。

  但是,他不可否认这个叫做拌桶的工具,对提高粮食的收割速度,还是有很大的作用。

  当他听说这拌桶出自一个13岁的小姑娘之手时,他就黑脸了,连一个小姑娘都能创造出利国利民的工具,那他的肱骨之臣,他的数万儒生呢?

  因此,他在朝会上大骂了他的肱骨之臣,他的数万儒生。

  说他们光领着朝廷的俸禄,不干实事。

  说他们整天就只知道之乎者也,就没有给他提出过几条利国利民的好建议,做出过几样利国利民的好工具,还不如这样一个13岁的小姑娘。

  武裕隆心思翻转间,他觉得要以此为契机,鼓励大武朝的子民积极为朝廷建设、国家发展,建言献策。

  因此,武裕隆让工部拟纸将拌桶的做法与用处,传往大武朝各地,供人学习和利用。

  同时,也发文告诫大武朝的百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鼓励大武朝的百姓,勇于创新,积极创新,只要是利国利民,有助于生产力发展的想法和工具,都可以献给朝廷,朝廷一经证实确实有用,都会给予奖励。

  还有对吴晴晴来说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那就是赏赐,武裕隆也没有忘记。

  他让礼部,赏吴晴晴白银一百两,锦缎五十匹。

  当工部和礼部的文书和赏银到达黄有德手中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差不多三月有余的时间。

  他看到这两份文书,激动的无以言表。

  这两份文书上虽然只字未提他黄有德分毫。

  但是只要吴晴晴是她治下的子民,只要吴晴晴这份功劳是他申报上去的,那么他就少不了应得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