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唱何须和 作品

第363章 宰白鸭线索初现 修官道草案首议(第2页)

 祁翀的表情逐渐凝重起来:“如果是长期、多次,那就说明整个刑部都烂透了。因为每次验明正身的郎中、监斩官不会总是同一人,这是有组织的系统性犯罪!”

 “‘有组织系统性犯罪’?嗯,殿下这个说法倒是有意思,恰如其分!”杜延年笑道,“‘宰白鸭’之事早就有风声传出来了,毕竟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可是真查办起来却极难。长期以来刑部一直被卢家把持,二十二年前的刑部尚书正是卢楼的父亲卢敦礼,卢敦礼卸任后又举荐了他的门生接任,再之后卢楼担任刑部侍郎——他当时资历不够,无法直接出任刑部尚书——他们又找了个又聋又蠢的老家伙顶在了尚书的位置上,可实际上刑部一应事务都是卢楼说了算。直到两年前,卢楼有机会接任刑部尚书,我力排众议将康安国扶上了那个位置,将卢楼调离了刑部。这两年,康安国在刑部过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整个刑部上上下下铁板一块合着伙儿地欺负他。好在他也是有些手段的,隐忍了两年,总算查出了些许端倪,正好又出了刘毅的案子,老夫便借机接管了刑部,以查刘毅为名,暗中调查‘宰白鸭’之事。惟师,罗世兄人才难得,这案子还真被他找到了线索。”

 罗汝芳笑而不语,祁翀这才知道原来“宰白鸭”之事是罗珽在负责调查,怪不得最近去大理寺总不见他人影。

 “罗世兄查的如何了?”

 “此前,康安国遍阅刑部案卷,发现了一个规律,那就是‘富家子弟多瘐毙’,就是说凡是富家子弟干犯死罪的,最后大多不会真的等到秋后拉到刑场上问斩,而大多是在狱中瘐毙,而且,此类案件往往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罪证确凿、无可推诿。发现了这个疑点后,康尚书秘密整理了一份案件目录,并且将这部分案件的卷宗都誊抄了一遍。现在罗世兄就在暗中一一核实这些人家,果然在其中几家发现了本应死去的‘罪犯’的行踪。此事现在缺的就是个契机,只要有合适的契机,便可以将窗户纸捅破了!”

 “殿下这不就把契机送到你手上了吗?”罗汝芳边倒茶边笑道,“接下来就看德甫的了。”

 “嗯,我自到兵部任职以来,陈尚书对我不错,这事儿是该让他知道一二了!”柳明诚心领神会。

 “说到兵部,德甫,你们最近有关于东吴形势的消息吗?”杜延年问道。

 “兵部一直都在关注东吴的局势,但消息总归是有些滞后。此前的消息是董肇吃了败仗,暂时退兵了。”

 “陛下既已起了伐吴之念,只怕是这念头就不那么好收回去了,这一仗恐怕是免不了了,你们兵部需早做准备才是!”

 “粮草、辎重都是重中之重,但是目前粮草还是不够的,近半年来虽然通过榷市从东吴、南唐那里都买到了些粮食,但缺口太大,现有的这些仍不足以支撑一场国战。尤其是一旦与东吴开战,则淮州榷市必停,粮食来源便只剩下了南唐,届时只怕会捉襟见肘啊!”柳明诚担忧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