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调头 作品

第412章 指导组(第2页)

 明人之前不说暗话,李新民倒是没否认,同时也恭喜陈平安。 

 就算指导组来了,李新民也不敢小看陈平安,他越发觉得,从前跟陈平安合作,真是明智的决定。 

 谁能想到,一个进厂还不到一年的小年轻,能走到这一步?也难怪曾家伟这样的下放干部、当惯了一把手的杨元庆都想踩着他上位,觉得他年轻好欺负呗。 

 也就李新民知道,陈平安这小子只是年轻,但是并不好欺负。 

 “跟你商量个事儿,留在轧钢厂吧。” 

 李新民知道,那些拿着各种介绍信跑来厂里的人,都是来亲眼看一看额陈平安制造的精锻机的。 

 虽然不是技术人员,不知道技术有多难,但是李新民看得出,这玩意是好东西,吸引的还都是大佬。 

 陈平安有这些人罩着,那是稳了,他李新民也想借势呀。 

 指导组是他李新民的后台,但是却不是听他的,而是他听指导组的。 

 万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呢。 

 要是能从陈平安这边,间接的从那些大佬那边借势,那就再好不过了,谁知道指导组要呆多久呢,得做好长久打算。 

 “领导都知道了?!” 

 “实话跟您说吧,有点难啊。” 

 陈平安看了李新民一眼,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道。 

 其实他的意愿也是留下来,但是现在李新民有求于他,那他就要端着了,最好能换点实惠。 

 原本,他能不能留下的问题,还有待商榷。 

 但是,现在精锻机的消息已经传开了,各方都想争抢陈平安这个人才,那陈平安的个人意见就尤为重要了。 

 “我知道很难,但是咱们一起努力总归还是有机会的。” 

 接下来,就是李新民展示诚意的环节了。 

 陈平安是带着笑容离开李新民办公室的,不得不说,李新民为了挽留他,释放出了最大的诚意,正合他的心意。 

 可以说,以后只要李新民还能掌控轧钢厂,他就能安稳的待在厂里,不用费心这些权利斗争了。 

 陈平安功估计这个时间,是十年。 

 摆脱了闹心的权利斗争,陈平安全心的投入了工作中。 

 给李苏杰的秘密部队制造需要的精锻机,继续为国防事业做贡献。 

 指导组进驻学校,取得了一定成效,工厂也开始效仿,没让期待的李新民等太久,在六月下旬,指导组就进驻了轧钢厂。 

 为了给指导组留下好的印象,书记杨元庆直接号召全厂职工一起,拉着显眼的横幅,欢迎指导组进驻轧钢厂指导组指导工作。 

 一辆吉普车停在了轧钢厂门口,以书记杨元庆为首的欢迎队伍,热烈的鼓掌,表示欢迎。 

 “这是干什么!?” 

 “都什么时候了,还搞这种形式主义,生产不用抓的吗?” 

 “散了,都散了!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去!” 

 让杨元庆没想到的是,指导组一来,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 

 对欢迎仪式的否定,那就是对他杨元庆的工作的否定啊。 

 知道指导组是来夺权的,但是这么不给面子,杨元庆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卢主任,杨书记也不是故意的。” 

 “在杨书记的带领下,咱们轧钢厂的思想教育工作还是非常突出的!” 

 这位卢主任,曾家伟熟悉呀。 

 本来,这里没有他曾家伟一个处长说话的机会的。 

 仗着是熟人,他跳了出来,看似给书记杨元庆说情,其实是否定了杨元庆管理生产的工作。 

 “曾处长啊,咱们也是老相识了。” 

 “轧钢厂的生产工作还是得到了上面认可的。” 

 “陈平安同志在哪?” 

 “陈平安同志,发扬精神,艰苦奋斗,打破了的资本主义对咱们国家的技术封锁,这就非常值得赞扬嘛!” 

 陈平安突破封锁,制造出了精锻机的事迹,在上层也传开了。 

 要不是现在形势严峻,领导们都忙得不可开交的,陈平安说不定都要去上面领奖去了。 

 这位卢主任扫视了一圈,居然没看到陈平安,不由的看向了一把手书记杨元庆。 

 杨元庆一脸的尴尬,带着全厂职工来迎接,可不包括陈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