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888678 作品

第298章 那些年的故事,那些人,那些药(第3页)

 柱子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换了个话题。


 “你匣子里的照片是谁?”柱子问道。


 “你们还没有调查?”聋老太太有些诧异。不过转念一想,这都半夜突击审讯了,很显然是刚刚发现东西,还没来得及调查。


 “是你们组织的两个高官。”聋老太太直接坦诚的说道。


 原来,这聋老太太为了给自己最大的保障,当年那些到他那里医治的人,不仅要给诊费。


 聋老太太趁着这些人伤好之后的迷糊时间,还给这些人都安排了自己暗门子里的姑娘,并且拍照记录。


 也是一条要挟他们的手段。


 聋老太太精明的很,早就猜出,能在四九城进行活动的,这以后都会有个不错的前途。


 治病救人是恩,照片留念是要挟。就不怕这些人以后不乖乖的给她办事。


 当然了,关于照片的事情,这些人并不知道。都是老太太私藏的。


 “那怎么只有两张?”柱子问道。


 按理来说,这老太太当年应该不止救了这两人啊。各方各面的都应该有人的。


 “柱子,这不是你们解放了四九城么。又过了几年,治理的很好,半岛战争之后,我就知道,这局势不会变了。那些人的照片,自然就烧了。留着不就是给自己留祸么!”聋老太太笑着说道。


 也是,柱子挠了挠头,这个问题问的有点傻了。


 “你是如何把消炎药给特务的?”柱子问道。


 “给那个人取了子弹,他就走了。我上午到医院开了药,中午吃饭的时候,就把东西给了他们?”聋老太太说道。


 “谁过来取得东西?”柱子问道。


 之后,又是一番拼图,勾画。


 是一个青年男人的形象出现在了图片之上。


 柱子赶紧安排人多画几张,该通缉通缉,该找人找人。


 “还有没有什么事情,想告诉我的?”柱子最后问了一句。


 老太太没有说话。


 “成了,老太太,今天的事情就先到这里,如果还有什么事情,再找你了解。挺晚的了,你老爷先歇着吧。”柱子想了一下,没有什么问题了。


 人也找到了,这找到一个,其他的人也就快了。


 “柱子,能认识我的人,应该都是些老家伙了。所以,绝对不是这个中年人,认出的我。你好好想想吧!”聋老太太提醒了一句。


 就是在提醒柱子,这个案子,肯定会有一个认识聋老太太的老人在后面指挥着。


 “谢谢您老提醒。”柱子说道。


 “柱子,明天还来看我么?”聋老太太继续问道。


 “来,您放心。还给您做好吃的。您就擎好吧!”柱子笑着说道。


 “好,好。我就知道,你是个实在的。”聋老太太显得很是开心。


 大概是知道自己的好日子不多了吧。


 “你这个张哥认的好,是个聪明的,知道有些话我就只能跟你说。”聋老太太念叨着,就离开了审讯室。


 这俩人还真的猜到了一起了。柱子想着。


 这边审讯刚刚结束,柱子就跑到张帆的办公室。


 “张哥,都说了。”柱子有些兴奋。


 案件终于有了决定性的进展了。


 “嗯,这老太太扮演个什么角色?”张帆问道。


 “根据她的说法,她就是个大夫。早些年就开始给各种人治疗枪伤,好多年没有动了。这次是被人认出来了,才不得已重操旧业。”柱子说道。


 “嗯,这老太太,这么多年深居简出的,估计就是想跟过去的人过去的事做个割裂。没想到,还是被人认出来了。”张帆喃喃的说道。


 “这有些事情,躲是躲不过的,这老太太要是早就投诚,把自己的事情都交代清楚,这事情也不会这么麻烦。”张帆继续说道。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如果老太太早就把自己的事情交代清楚,当天晚上,这前后院的,老太太一个喉咙,张帆和柱子就会马上到达。


 那个特务也不会跑了这么多天。


 案子没准早就破了。


 聋老太太不仅没事,还能立个功。


 所以说啊,这人啊,一步错,步步错。


 有钱难买早知道啊。


 “丁一过去多久了?”张帆问道。


 “有一会了,应该快了吧。那个人中了枪,也跑不了。”柱子说道。


 “希望一切顺利吧!”张帆说了一句。


 “张哥,你这是看什么呢?”柱子看到张帆在翻看着什么东西。


 “来,你看看,能不能看出什么来?”张帆直接把东西推给柱子。


 他看了半天了,没看出什么东西来。


 柱子接过来,看了一下,是一份档案,轧钢厂门卫,老李头的。


 柱子在轧钢厂也工作过几年,每次见面打招呼,也都是,李大爷,李大爷的。


 至于这个老李头的名字,张帆和柱子都不知道。


 这下一看,档案,才知道。


 李得胜,六十二岁。


 资料上记载,早年老李头在东北参加了抗联,一直跟着参加打击外来侵略者的战斗。


 立过功,后因负伤,需要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在转移的大卡车上,遇到鬼子袭击。整车人全部牺牲。


 老李头也身中几枪,不过没有击中要害。


 被后续的游击队所救。


 就这样,一直在后方休养。


 后因身体原因,准备回家务农。


 就在这个时候,四九城和平解放,老李头因为有些战功,但是身体有了残疾,年纪还大了,就被分配到轧钢厂做了看门的。


 别看就是个看门的,可是也归当时的保卫科管理,待遇,福利都是相当不错的。


 就这样,一直到了现在。


 根据档案记载,老李的老家,在鲁省的一个村庄。可惜在鬼子的扫荡中,整个村庄都化为一片焦土。


 后面就是一些在轧钢厂工作的记录了。


 没有什么特别。


 “怎么样?有什么看法?”张帆问道。


 “从档案上看,就是一个老革命啊。还立过功,现在的职位,待遇也还不错。看不出什么!不过,已经没有人能够证明他的身份了!”柱子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