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削爵,废衍圣公

 不断有卷宗送到京城,然后从京城再传出各种令书。

 罢黜衍圣公的风声悄然兴起。

 关于孔家的各种黑料,堂而皇之出现在报纸之上。

 整个京城都震动了。

 奸污良家、杖杀佃户,这些都是小事。

 堂堂圣师之后,竟然涉及禁物走私,还有人口拐卖,任是仕林再会洗地,王振玉珠在前,现在的读书人还是要脸的,根本洗不动。

 读书人虽然喜欢抱团,但同时也是洁身自好的。

 明面上,他们自然要表现得不共戴天。

 而在国子监,祭酒收到了缉事厂要抓捕生员的文书。

 其名单中,并不是明人,而是来自倭国的生员。

 大明与周边小国交流,自然会有不少人来大明求学,其中,倭国的求学历史可以算是悠久中的之一。

 有些人,是在大明境内出生,从小便沐浴在大明的文化之中,光是行为举止,很难分辨得出来。

 这是从唐朝开始就有的,等倭国的使团朝贡,他们就会以认亲的方式,将这些人带回去,从而得到中原帝国的文化知识。

 只要不涉及敏感的技术,朝廷一直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孝道在华夏历史上占有很重的分量。

 华夏对于融入自身文化的异族,虽然轻视,但并不歧视,相反,如果你在文化上有建树,还可能会有拥趸。

 这也是华夏除了战争时期的屠城,很少出现针对某个特定种族实施种族灭绝的原因。

 民族概念这个搅屎棍没有出现的时候,文化便是族类。

 参与违法犯罪的犯人,是不分种族的。

 但是,说到底,一个倭人,在大明境内参与人口拐卖,还涉及到生员,那么,身为皇帝,自然要斥责倭国王治理无方了。

 朝堂上,满朝文武不发一言。

 因为天子胸中堵着一口气,而且情绪还显现在脸上。

 “师者,人之模范也;盖师所以模范学者,使之成器,因其才力,各俾造就。”

 朱祁钰闷声说道:“至圣先师首善之地,劣迹斑斑,罪大恶极,贪纵放僻,败伦乱纪,然,贫不可欺,富不可恃,曲阜一地,孔府算盘响,佃户眼泪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