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农具耕畜共有(第2页)

 总的来说,湖广正在恢复,以前的苗人能够过个丰收年。

 看到好消息,总是应该开心的。

 在奏折中,总算是找到了一些成就感,这可比去斩一个董山还要爽的多。

 天津府。

 放弃建造城墙,优先建造府衙以及各种基础建筑,让现在的天津有了几分州府的样貌。

 商铺和仓库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外出的商船也赶着时间回港。

 这里的舶来品可比京城还要多,主要是第一手货。

 因为可以抵税,所以大多商船都会带上粮食,然后交给天津的户部粮仓,这也是缓解粮食压力的方式之一。

 天津到底结冻港,只开这么一个口的话,便会错过冬天这段时间。

 商船不比战船,没有战船那么结实,虽然现在渤海不至于结厚冰,但是出海本来就危险,在结冰的海面上航行,那便是险上加险。

 这也是南方各地想要争取成为下一个开海立市舶的原因。

 另一方面,或许是因为军港长期出海训练的原因,如今渤海靠天津往备倭城方向的海域,渔民可以肆意捕鱼。

 市面上的海货也多了起来,一些穷困的百姓,也能吃海货果腹。

 黄秀乐呵呵的看着税务局的同事核算市舶账目,他根本不用贪污,实俸和巡查的状态下,没必要为了一些钱而放弃升迁的可能性。

 背靠着运河和港口,收税都能收到手软,就别说政绩有多好看了。

 当然,这也仅是市舶贸易的税收。

 和他相比,李贤倒是没什么笑容。

 天津收上来的税,有一部分要投入到建设之中,还有支付官吏的实俸和工人的俸禄,方方面面都要花钱。

 这给他很大的压力。

 若是以前,经手这么多的钱,那汇报到朝廷,肯定是政绩斐然。

 可现在,钱花的越多,那么朝廷上的明公和圣人就越重视。

 一旦其中出现错漏,或者刚起步就出现什么吃喝拿卡,那驻守天津的军队也不是吃素的。

 没什么水至清则无鱼,该给的钱,朝廷一分也不会少,但是若以这种为理由,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别说圣人不愿意,就连陈循那关都过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