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模拟殿试

 大明的答策题其实和写申论差不多。

 只不过,殿试的策题多是问什么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问什么治天下之道。

 如此种种,回答也是什么立纪纲,饬法度,实政陈,这类十分笼统却没有多少实用性的大道理。

 总而言之,便是大家都在讲道理,要办实事,那等当了官再言什么二三事,列四五策。

 陈循和于谦看完整张试卷,再看向圣人的时候,满脸都是怀疑。

 “陛下,这是不想选进士了?”

 陈循弱弱说道。

 “怎么?这试卷不行吗?”

 朱祁钰挑了挑眉,没想到陈循会这么说。

 看了看试卷上的开头四问。

 【朝廷官员是什么?其职责和义务是什么?】

 【朝廷官员应具备什么素质和能力?】

 【朝廷政策实施需要做什么准备?】

 【朝廷官员结党营私,为教义或信仰,或各种其他原因开展党争,应当如何处理?】

 别说考生了,就算是当朝尚书,要回答这些问题,最重要的是,要让圣人满意,都极具挑战性。

 更何况,还有后面的一大堆准备材料。

 比如:西城,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面馆有十数家。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大部分面馆都采用多种经营……叶掌柜言:做好面不简单,一辈子只做面,一辈子都能把面做好更不简单。

 问:叶掌柜面馆得以成功的原因;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有条理,不超过三百字。

 这都是什么问题?

 当官和开面馆有什么关系?

 于谦不明白,陈循也不太明白。

 不过,陈循倒是能理解方才圣人所说的,依据材料出题的策题是什么样子的。

 换而言之,以前像是河套地区,问的是“如何治理河套”,那么现在就可能是“如何有效处理河套居民”,或者“河套居民某某因入籍一事如何如何”。

 不再宏大叙事,反而直接精确到具体事例。

 虽然是套了个河套的模子,但一些材料,明显是辽东和天津发生的事情。

 身为阁臣,底下递上来的奏折,大部分他们都会过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