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沛人生 作品

第六百四十章国子监讲学(第2页)

 “陛下,此事已经了了,还望陛下处置。”

 朱元璋深知林澈的意思,他清楚务必要维护国师在朝堂中的尊严与权威,于是果断下旨,将郑立等人一并流放边疆,同时再三嘱咐林澈。

 “国师,在此次事情上,你居功至伟,朕将记在心间。”

 夜深人静,林澈独自一人站在书房内,手捻着胡须,目光穿越窗台,似乎在深思的同时,又似乎在等待着下一场风云的到来。

 华灯初上,大明皇城内外都盛传国师高风亮节,廉洁自守的名声,而那些阴谋者的下场,则是成了朝堂上下传颂的教训,林澈再次以他的智慧与威严,确认了自己在大明王朝中不可动摇的位置。

 林澈暗自决定,从此以后,他要更为谨慎去审视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动作。

 春意盎然的京城街头,书院的梧桐树已经吐出清脆的新叶,一场关于古籍解读的争议在大明的经学界掀起了波澜,学者们围坐在院中,议论声此起彼伏,每个人都坚持己见,无人愿意退让,从公羊春秋的篇幅解释道尚书的传世真伪,无不让这群儒者争论不休。

 “书院大讲,理应以诚信争议去对待贤者之哲言。岂可如此口舌之争,只图哗众取宠。”一位年长学者声音高扬,可惜却得不到众人的响应。

 此时,朱元璋接到朝臣的奏报,颇为烦恼,经学乃国之大纲,若此风气久而久之不正,火箭影响社稷,于情于理,他都需要出手以安定人心,思考于此,他召见国师凌迟进宫商议。

 国师一袭青衫,衣决随风,步入御书房,朱元璋上前一步,神色凝重:“国师啊,朕知道你是学问渊博,今天朝堂下经学界争论不休,已经造成朝野不稳,朕欲借你之才,平息是非。”

 林澈轻声回答,语气从容不迫:“陛下,书院之争,乃是学问之争,如若处理不好,反而能生出波澜,不如让臣试图解决此困局。”

 朱元璋闻言并不意外,他深知林澈一贯出奇制胜,心中不由稍感宽慰:‘好,就依着你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