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时梅子酒 作品

第24章开国大典

 时间犹如潺潺流水般悄然流逝,在人们不经意间已经来到了九月的最后一天。

 明天,将迎来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时刻——开国大典。

 娄氏轧钢厂为了迎接这一历史性的日子,特意决定给全体员工放假一天,让大家有机会亲身参与到这场盛大庆典中来。

 厂里今天下午提前下班,工人们都早早回家,今晚好好养精蓄锐,以便更好地迎接明日的盛典。

 钟正国并未直接返回四合院。他与科室里的同事们一同前往天安门广场。

 不久前钟正国他们曾参加过天安门的大扫除工作,对那里的情况颇为熟悉。如今,开国大典即将在这里隆重举行,他们迫不及待想要目睹一下如今的天安门究竟变成了何种模样。

 钟正国跟着众人一起穿过中华门,来到天安门广场。

 刚进去钟正国就发现此刻的天安门广场地面平平整整的。

 以前没清理干净的野草,渣土全部被清理一空,用上了一些高大的树木,几面宫墙也是通体鲜红,色泽非常鲜艳,广场的中轴线上还竖立着一根高高的旗杆,看样子得有20多米。

 其实这个时候天安门广场上的这根旗杆,根本达不到设计高度,只有22.5米高,看着就比天安门城楼矮了一大截,

 就这,还是用四九城自来水厂车间里找到的直径大小不一的钢管焊接起来的。

 因为时间太紧了,来不及重新铸造,所以只能采用这种临时措施。虽然看起来不太完美,但至少解决了升旗的问题。

 由于当时的四九城物资匮乏,连制作旗杆所需的钢材都无处可寻。直到42年后的1991年5月1日,首钢采用4根无缝碳素钢管焊接而成的旗杆,才终于满足了设计要求。这样一来,旗杆与天安门城楼相互映衬,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钟正国继续向前走,不久便抵达了金水河畔。此时的金水桥的桥面焕然一新,而原本干涸的金水河也重新注入了清澈的河水。

 当走到金水河畔时,由于前方仍在进行最后的装饰工程,禁止参观者再继续前行。

 然而,站在远处的钟正国仍然能够清晰地看到,天安门三座城门前那块占地1626平方米的小广场,已不再是原来的道路,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沥青石砟路面。

 天安门和城墙也粉刷一新,正面的墙壁上挂着两条横幅,中间是教员的画像。

 在往上,就是高高的天安门城楼。

 此时天安门城楼,已经被修缮粉刷一新,最顶端那些显眼的杂草也被清理掉了。

 此时此刻,天安门城楼上最显眼的,当属那8盏还在紧张制作的大红宫灯。

 这8盏大红宫灯,每盏高2.23米,周长8.05米,直径2.25米,重达80公斤,下面缀着长长的流苏,看上去十分的雍容华贵。

 这么重的宫灯肯定不可能做好了,再拿到城楼上来,工匠们都是在天安门城楼上现场制作的,

 从还没有制作完成的那几盏宫灯来看,钟正国就算看不见细节,也知道制作工艺肯定非常的复杂。

 这八盏大红宫灯陪同着共和国走过了45年的岁月,在1994年为庆祝共和国45周年华诞,这八盏大红宫灯终于完成了历史使命,被新式的折叠式灯笼所代替。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1949年的10月1日,

 钟正国拿着小红旗早早的前往天安门广场,参加开国大典。

 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目光所及之处,许多市民三五成群,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朝着天安门广场的方向前进。

 在密密麻麻的人群中,此刻的钟正国感觉自己渺小得就像一只蝼蚁,有幸能够参加开国大典,也让他十分的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