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不断更 作品

第104章我们要拜师(第3页)

 不过让他们惊喜的是,那些正在义诊的名医见到他们过去帮忙,也只是轻轻的点下头。

 有的还会在治疗的时候给他们讲解一下,药方为什么要这样开,施针的时候要留针多久等一些问题。

 就比如李水跟在李时珍后面看了一会后,就开始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先生,为什么你开的几个药方,《本草纲目》里都没记载呢?”

 “你就只能靠你先祖的《本草纲目》来治病吗?

 要知道,药方是死的,人是活的,每个人的病理也不同,你为什么要死抠药方呢?”

 刚才李水已经向李时珍介绍过了—他的先祖是李时珍。

 只是李水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现在训斥他的,就是他的先祖李时珍。

 另一边的黄埔瑞和张军也在聆听黄埔谥的指点:

 “你们说自己的医术传至于黄埔谥?那为什么你们连个颤针都不会呢?黄埔九针你们竟然没听过?那你们到底学的是什么中医呢?”

 同样的事儿在好多义诊台都在上演着,也许是缘分使然。

 那些匆匆赶来的中医,都从这些义诊的名医治病救人的招数里,发现了跟自己医术的共通点。

 然后就跟着那些义诊的名医打下手,顺便听听教导。

 而那些上来参加义诊的名医们,在晓得这些给自己打下手的人里,有好多是自己的晚辈后,那教起来也就更加认真啦。

 夜幕悄然降临,时间已经到了晚上8点,经过一整天的忙碌,义诊活动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本应随着求医的人群一同离去的那十来个充当助手的中医名家们,此刻竟无一人挪动脚步。

 他们此时正聚集在一处,围成一圈,低声商议着什么。

 现场气氛略显凝重,每个人的表情都十分认真而专注,似乎正在探讨着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过了好一会儿,他们仿佛达成了某种共识,纷纷迈开步子,朝着刚刚各自跟随协助的名医走去。

 当他们来到那些名医跟前时,所有人都停下了脚步,然后整齐划一地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一个标准的躬身礼。

 紧接着,异口同声地道出了那句让人颇感意外的话语:

 “先生,我能拜您为师吗?”

 声音不大,但其中所蕴含的诚恳与渴望却是如此清晰可闻,仿佛连周围的空气都为之微微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