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广总督 作品

第33章众志成城(第2页)

 随着时间的流逝,朝廷要杀于谦的消息越传越广。

 百姓自然是不会同意的,尤其是以前受过于谦恩惠的百姓,更是想要进京为他们的于大人伸冤。

 官府不给开路引,他们就顶着大诰进京。

 虽然现在已经不是洪武朝了,但很多老人可是都知道洪武朝的事的。

 百姓可以拿着大诰进京告御状,沿途的官府也必须加以照顾。

 这是祖制,明面上官员是必须遵守的。

 但暗地里肯定会加以阻拦。

 不过此次百姓是为了进京为于大人伸冤,有良知的官员、敬佩于谦为人的官员,以及民间的各种势力都会暗中帮助进京的百姓。

 从这里就能看出于谦在民间百姓心中的声望如何!

 不仅如此,士林之中也有不少人在发力,不管是年轻的学子,读书人,还是已经退休的官员,在世大儒,都在想办法拯救于谦。

 民间汹涌的舆情也是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

 山//西,当世大儒薛瑄的老家,京师有人快马将消息送了过来。

 当得知镇国公把持朝政,要杀于谦,并且还将自己的得意学生刘健也抓进大牢中的时候,这位大儒也是当即便发动了自己的人脉。

 无数信件发往关陇、河//南、山/西其他地方等。

 薛瑄出身儒学世家,其祖父大半生都在家乡教书,父亲薛贞于洪武十七年中举后,历任河/北元氏、河/南荥阳、河/北玉田、河/南鄢陵等县的儒学教谕达三十余年。

 门徒遍布北方各地。

 三代人所积攒下来的人脉是极为恐怖的。

 薛瑄的信一经发出,北方无数读书人纷纷响应。

 当消息传到浙/江的时候,南方的士林也响应了起来。

 于谦是浙/江钱塘人,于家在当地也是很有声望的。

 到了于谦这一代,于家在民间的声望达到了顶峰。

 无数人开始奔走,只为救于谦。

 如果从天上往下看去,就会发现,在通往京师的官道上,有着无数的百姓和读书人。

 到了晚上,他们就打着火把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