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一雪前耻的机会(第2页)

 尤其是晶体管的制作,更是让三人看的目瞪口呆,虽然看不懂,可是并不妨碍三人对于电子厂的惊叹。

 直到参观完,谢元昌才再次对周天的奇思妙想再次叹服起来,要说在机床上,工程机械和家电的设计上,他对周天在机械上的天赋还觉得有所理解的话,那么这次在电子工业上,他对周天那天马行空天赋彻底拜服了。

 实在是这些东西对他而言,比起机械上更加难以让人理解,哪怕有周天在一旁详细讲解,不懂依旧是不懂。

 无论是二极管、三极管、晶体管从无到有的生产流程,还是精炼车间中硅晶材料那令人匪夷所思的生长过程,他都能看到他与当下不少科研学者的区别。

 那就是敢想敢做,甚至在科学的道路上,他都要比一般的科学家要想更远。

 有时候,他真的想切开他的脑子,看看他的脑子与别人脑子的区别,实在是其中的差距有些太大了。

 欧阳明华与温书记依旧沉浸在那超乎想象的场景之中,久久无法自拔,尽管他们对社会主义信念坚定,但这般高科技产业仍极大地冲击了他们对科学的固有认知。

 “小天,这电子厂着实让我们大开眼界!”

 走出电子厂,谢元昌回想起刚才的所见所闻,仍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稍作沉思后,他话锋一转,问道:“不过,你当真认为电子产业会在未来引领世界变革?”

 “部长,电子行业随着科技发展,应用领域日益广泛,这是不争的事实。诸如雷达、计算机等众多高科技领域,无一不与电子行业紧密相连。”

 周天仿若早有预料,不假思索地回应道,“尤其随着电子产业的逐步升级,其应用范围将愈发宽泛。在我看来,未来电子产业将渗透至各个行业,甚至在国与国的战争中,也将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前世他亲身经历了电子产业的蓬勃发展历程,故而对其重要性有着极为深刻的认知。

 在五六十年代乃至七十年代,机械行业或许是世界主流,但到了八九十年代,电子行业则当仁不让地成为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