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338章 史圣司马迁(第2页)

 “因为他可以借此观察各地的风土人情,搜集当地流传的名人事迹。”

 “比如,他就曾经在随汉武帝到西北时,顺带采访了轩辕皇帝的事迹。”

 “这样简单而快乐的日子没过多久,司马迁受到了他人生中第一次重大打击,他的父亲司马谈病倒了。”

 “要说司马季谈之所以病倒,是因为汉武帝要到泰山封禅,却没带上他。”

 “在司马谈心中,封禅是历史性的重大仪式。”

 “自己作为太史令,有记录的职责。”

 “汉武帝不带自己,不仅使自己无法尽职责,人格也受到了侮辱。”

 “急怒之下,一病不起。”

 “匆匆赶到自己病榻前的司马迁,看到垂危的父亲泪流满面。”

 “父亲颤抖着拉住司马迁的手,用尽最后一点力气,叮嘱他一定要继续他未完的写史计划。”

 “如果司马迁能完成他的期望,并扬名于后世。”

 “从个人角度,算是对自己尽了孝。”

 “而站在文化的立场上,则是继孔子之后,延续了历史文化。”

 “父亲的临终遗言,在司马迁心中埋下了一颗坚实的种子,那就是一定要写出一部延续经学的史书。”

 “这颗种子成为他日后遭遇一生中最大的灾难时,还能苟活于世的唯一力量。”

 “此后,悲痛万分的司马迁擦干眼泪,风尘仆仆地奔向泰山,去追赶祭天的大队人马。”

 “为父守孝三年期满后,司马迁子承父业,做了太史令。”

 “对此,司马迁是欣喜的。”

 “因为这意味着国家藏书馆对他开放了,他查阅资料更加方便。”

 “于是,他除了必要的工作,谢绝了一切不必要的应酬,一心扑在搜集整理资料上。”

 “他的书房里堆满了各种简册,他一面从浩如烟海的旧资料里不停筛选,一面整理自己从各地搜集来的新资料。”

 “他不停地翻阅,不停地书写,夜以继日,朝着自己的目标一步步迈进。”

 “整整四年,司马迁将浩繁的历史资料理出了头绪,他选择在第五年正式动手编写史书。”

 “这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对此,他带着一种宗教式的虔诚。”

 “汉武帝还是像以前一样敬鬼神,还是经常巡礼名山圣地。”

 “司马迁也一直随行,但这并不影响司马迁写作。”

 “相反,因为接近各种历史遗迹,可以探访地方遗老,他的写作更加充实活泼。”

 苏轼:如果不是刚巧在那一年进入郎中令,司马迁的一生也许会完全不同。

 纵观司马迁的一生,有两个人对司马迁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第一个人,飞将军李广的儿子李敢,刚巧在这一年担任郎中令。

 其实就在一年前,郎中令还是李广。

 但这位命运多舛的老将,因为不愿意面对狱吏而自杀。

 李敢才接替了父亲的职务,但只做了一年郎中令。

 李敢因为父亲之死而怨恨大将军卫青,所以击伤了卫青。

 卫青不想把事情闹大,隐瞒了这件事。

 但卫青的外甥,年轻气盛的霍去病反应激烈得多。

 一次甘泉宫打猎时,一箭把李敢射死。

 霍去病此时是汉武帝面前最大的红人,这件事当然只好不了了之。

 汉武帝对外宣称,李敢是被鹿角撞死的。

 可以想象,这件事在郎中令整个部门里,引起怎样的议论。

 正是由于李敢的死,司马迁才顺利接替郎中令的职位。

 第两个人,自然就是汉武帝了。

 汉武帝生了一场很重的病,使用了各种疗法和巫术,都没有效果。

 最后,只好乞灵于神君。

 神君是一个长陵女子,难产而死,后来就成了神。

 因为响应民间祈求极其灵验,所以影响越来越大。

 汉武帝派人

向神君询问自己的病因,神君答复天子不用担心自己的病情,等病稍微好一点,可以相会于甘泉宫。

 关于这个神君,他从一部出自汉代方士之手的史料中有所了解。

 霍去病年轻的时候就崇拜神君,于是有一天神君主动来找霍去病。

 洁身自好的霍去病拒绝了,后来霍去病病危,汉武帝亲自去找神君求情。

 神君则答复霍将军先天不足,之前之所以找他,是想为他补补身体,当时他既然拒绝了,现在就无可奈何了。

 这个故事当然不是真的,但至少说明,方士乐于把神君描述成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所以神君要和汉武帝相会于甘泉宫,似乎也就有了一些暧昧的意思。

 汉武帝与神君相会,也是极其秘密的事,外界根本不可能知道。

 但是司马迁在史书里,却对汉武帝如何在甘泉宫里召唤神君,神君出现时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有详细的描写。

 汉武帝在身体状况极其不佳,举行最隐秘的巫术仪式的时候,把司马迁带在身边。

 可见司马迁一进郎中令,就很得汉武帝赏识,成了皇帝最信任的郎官。

 “如果一直按照这个轨迹发展下去,司马迁会有一个安静而不寂寞的中年。”

 “可是,意外随时会出现。”

 “一件原本和他毫无关系的事件,给他带来了灭顶之灾,几乎断送了他生命。”

 “汉武帝对匈奴用兵,派李广利为将军,李陵负责后勤。”

 “李广利是个草包,智勇双全的李陵不甘心当他的副手。”

 “于是,自请带5000步兵攻击匈奴单于,分散匈奴的兵力,以配合李广利的主力军,达到牵制匈奴的目的。”

 “结果,由于汉武帝派给李陵的副手,上奏书引起了汉武帝误会。”

 “汉武帝意气用事,撤销了所有的后援部署,李陵成了孤军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