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花刁贾南风(第3页)
“太子醉得神志不清,将草稿誊抄了一遍,晋惠帝见到抄写稿后大怒。”
“贾南风又安排宦官自首,称与太子策划谋逆。”
“在贾南风的怂恿下,太子被贬为庶人,幽闭在许昌旧宫。”
“太子的拥护者想借助赵王司马伦的兵权,废黜贾南风,解救太子。”
“赵王司马伦一边拖延时间,一边派人散布消息,说朝臣们谋划废黜贾南风,重立太子。”
“贾南风听到这些流言后非常害怕,矫诏令宦官杀死了太子。”
“太子死后,赵王司马伦假称奉晋惠帝诏令,率军闯入宫中。”
“因为齐王司马冏的母亲与贾南风有仇,因此由司马冏进殿宣布废黜皇后。”
“贾南风见到齐王非常吃惊,听闻司马冏奉诏书来缉拿她,贾南风怒斥司马冏矫诏。”
“接着贾南风对晋惠帝表示,废掉皇后就是废掉皇帝,请他出面制止。”
“后来得知领头起事的是赵王司马伦和梁王司马肜,贾南风痛骂此二人。”
“随后看到族兄贾谧的尸体,放声痛哭,哭了两声又戛然而止。”
“赵王司马伦矫诏将贾南风废黜为平民,囚禁在金墉城,贾南风的亲信都被诛杀。”
“不久后,贾南风被迫饮下毒酒身亡,时年四十三岁。”
苏轼:贾南风引发了八王之乱,最终造成了西晋王朝的灭亡。
司马炎给太子司马衷指定的婚事,把西晋王朝带入了深渊。
司马衷登基以后,基本都是皇后贾南风治国。
贾南风先灭了司马炎的皇后杨芷,后又灭了杨氏一门外戚力量,自此掌握了实权。
贾南风偏偏还要动太子司马遹,她觉得司马遹不是自己亲生的,就找机会除掉了太子。
闯下大祸的贾南风,直接让西晋陷入了八王之乱。
所谓八王之乱,参与者主要是司马家的王爷。
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
第一乱,贾南风用计除掉了楚王司马玮和汝南王司马亮。
汝南王司马亮是司马懿的第三个儿子,比司马炎还大一辈。
楚王司马玮,则是司马炎的第五个儿子。
两人原本没什么仇恨,可是司马玮这个人生性残暴,年纪轻轻就制定了不少折磨人的酷刑。
因此德高望重的司马亮不想让司马玮继续留在朝廷,便想让司马玮赶紧回封国去。
这事儿可算是把司马玮给得罪到家了,因此司马玮便通
过贾南风给的假诏书,把司马亮给杀了。
没想到这是贾南风一石二鸟之计,等到司马亮被杀,立刻有人举报司马玮伪造诏书,因此司马玮也被处死了。
司马玮和司马亮的相继被杀,标志着八王之乱的开始。
第二乱,赵王司马伦吃独食。
赵王司马伦是司马懿的第九子,比司马炎还要大一辈。
司马伦早就看不惯贾南风的所作所为,贾南风也不敢动他。
等到赵王司马伦和齐王司马冏联合动手,把贾南风给灭了以后。
司马伦一反常态,居然打算吃独食,逼迫司马衷禅位,自己称帝了。
第三乱,司马冏、司马颙和司马颖合伙灭了称帝的司马伦。
齐王司马冏是司马昭的孙子,司马炎的侄子。
河间王司马颙是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的孙子,论辈分是司马炎的堂兄弟。
成都王司马颖,是司马炎的第十六个儿子。
这三个人压根不服气司马伦称帝,所以联合起来把司马伦给杀了。
这个时候新的矛盾又出现了,因为齐王司马冏的身份很特殊,他的父亲是司马攸。
司马攸是司马昭的二儿子,后来过继给了司马师。
司马师是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司马昭的亲哥哥,还被追封为景皇帝。
因此司马攸有司马师和司马昭共同加持,所以司马冏作为司马攸的儿子,自然觉得这皇位应该是他的。
于是司马冏也开始吃独食,自己成了大司马,准备称帝。
第四乱,司马乂和司马颙灭了司马冏。
长沙王司马乂是司马炎的第六子,这个长沙王还是靠司马冏的关系得来的。
可是河间王司马颙想要把西晋搞得越来越乱,这样才好渔翁得利。
因此当齐王司马冏掌权后,河间王司马颙立刻起兵讨伐。
结果司马乂紧随其后,成功灭掉了齐王司马冏掌权。
司马乂的兵马攻占了洛阳,手里的权力无限大,自己又是司马炎的儿子,完全有皇位继承权。
可惜好景不长,河间王司马颙联合司马颖就把司马乂给杀了。
自此,司马颖和司马颙共同掌权。
第五乱,司马越诛杀了司马颖和司马颙。
河间王司马颙掌权以后,按照约定便将司马颖立为了皇位的第一继承人。
从八王之乱开始,东海王司马越立了不少功劳,手里也有了一定的权力,对皇位也蠢蠢欲动。
河间王司马颙老了,不愿意争了。
可司马颖还年轻,且被封为了皇太弟。
而司马越什么也没得到,于是便带兵杀入了洛阳。
没多久又灭了司马颖和司马颙,自此手握晋朝军政大权。
司马越成了八王之乱的收官之人,可却也是个昏庸之辈。
司马越导致西晋王朝内忧外患,最终在声讨大军下被活活吓死了。
八王之乱的时候,北方民族却悄悄地深入到了中原地区。
当八王之乱收官以后,西晋王朝早已破败不堪了。
持续了十多年的战乱,导致西晋的正规军完全不是胡人的对手。
随之而来的,将是持续一百多年的五胡乱华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