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460章 诗骨陈子昂(第3页)

 对于陈子昂来说,这是一种被伯乐摔下马的悲哀。

 后来,武则天逐渐开始展露出自己的野心。

 她开始重用酷吏,编造罪名打击政敌,朝堂变得乌烟瘴气草木皆兵。

 这时,陈子昂也彻底看清了武则天,他的内心也随着这个发现而绝望。

 即便后来被提升为右拾遗,他也丝毫感受不到开心。

 陈子昂最大的悲哀也在这里,当他发现自己的慷慨陈词得不到君王的任何回应时。


 当他发现自己的满腔抱负只能随岁月蹉跎时,陈子昂感受到了入仕后的第一次挫败感。

 一个人可以卑微如尘土,但不可扭曲如蛆虫。

 最终,时常提出反对观点的陈子昂,没能逃脱酷吏的魔爪,被抓入狱两年。

 在狱中,他将满腔无法施展的抱负都化为了墨水。

 延续了六朝文风奢靡的壁垒,在他的笔下骤然坍塌。

 “陈子昂为中进士而进行的千金买琴的炒作,颇得千金买骨的真意。”

 “在文人中,也算是自我炒作包装的高手了,比起写干谒诗要高明了不少。”

 “在紧接着的科考中,闻名京城的陈子昂终于如愿以偿,进士及第,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

 “此后一段时间,陈子昂在政途上走得颇顺。”

 “先获女皇武则天召见,君前应对,慷慨陈词,见解独到。”

 “不久,陈子昂又被提拔为从八品的右拾遗,副科级变成了科级。”

 “武则天因赏识陈子昂的才华,且他所奏之事,均不是为一己私利。”

 “先还对他多有容忍,后来对陈子昂的奏疏干脆就不听不看了。”

 “694年,朝廷政治斗争,陈子昂因逆党株连而下狱。”

 “人生如坐过山车,一下子从高峰跌入了低谷。”

 “后来,陈子昂虽被武则天放了出来,但已失去了皇帝的信任。”

 “且又因得罪了不少权贵,朋友也不敢接近他。”

 “此时的陈子昂感受到了人情冷暖,仕途艰难。”

 “郁郁不得志的陈子昂打算从军塞上,换一片天地,换一个活法。”

 “垂拱二年,抱病随建安王武攸宜出征东北讨伐契丹,以右拾遗任武攸宜帐下参谋。”

 “武攸宜乃武则天侄子,不懂半点军事,战场上一通瞎指挥,先头部队很快就被契丹打败。”

 “陈子昂屡屡请缨出战,结果把武攸宜惹烦了,将他降职为代理军曹。”

 “在朝廷里倍受冷落,在军队中也是报国无门,有志难伸。”

 “陈子昂带着失落郁闷的心情,登上了幽州台。”

 “陈子昂站在历经千年沧桑的幽州台上,看着苍茫大地,凭今吊古。”

 “想到燕国名将乐毅曾在这片土地上纵横驰奔、杀敌报主的英姿。”

 “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悲凉的人生遭遇。”

 “满腔悲情只能化入诗中,含泪吟出了著名的《登幽州台歌》,孤独的陈子昂对政治彻底死心了。”

 “698年,随大军班师回朝后,陈子昂以父亲年老多病为由,上表辞官归田。”

 “就这样,陈子昂回到了射洪老家。”

 “第二年父亲去世,陈子昂守孝家中。”

 “守丧期间,他哀哭不止,气息欲绝,身体状态非常差。”

 “陈子昂虽已身处江湖之远,却没能因此安度下半生。”

 “射洪县令段简贪暴残忍,在得到上面大人物的指示,又知道陈家很有钱,就罗织陈子昂的种种罪名,将其打入大牢。”

 “家人为救陈子昂,送交二十万缗钱。”

 “但段简并没有因此放过陈子昂,反而嫌钱太少,屡次折磨早已病弱不堪的陈子昂。”

 “陈子昂也终于明白了,对方是既要他的钱,也要他的命。”

 “神气已无的陈子昂在狱中,给自己算了一卦,最后仰天发出吾殆死矣的长号。”

 “702年,陈子昂含冤死于狱中,年仅四十二岁。”

 “陈子昂的一生是短暂的,却又是慷慨悲歌的一生。”

 杜甫:陈子昂写出最孤独的诗,靠摔琴一战成名,却被权贵构陷死于狱中。

 通天元年,契丹族骑兵作乱侵犯边境,武则天决意派兵去镇压。

 这件事让陈子昂被浇灭的赤子之心再一次激活,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报国之路,毅然决然地投笔从戎,跟随建安郡王武攸宜出征。

 陈子昂当时并不知道,这次战争也依旧充满了权势的味道。

 武则天出动整整5万大军杀向营州,目的是为了让武氏家族在军中树立威望。

 可武攸宜轻率而无将谋,根本不懂得领兵。

 在导致前军陷没后,直接命令全军驻扎幽州,不肯前进一步。

 此时的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中担任参谋,他意识到这样屯兵不前的危险,便进谏武攸宜,主动请军出征。

 然而这个不求无功只求无过的武攸宜,不仅没有采纳他的谏言,反而将他贬为军曹不准参与任何决策。

 陈子昂的满腔热血顿时降到了冰点,燃起的报国之心被浇灭了。

 黄沙漫卷,马革裹尸,武攸宜的刚愎自用换来的是一败涂地。

 悲愤交加的陈子昂故地重游,叹出了只属于他陈子昂的千古孤独《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有人说陈子昂一定是因为经历了刻骨铭心的失意才将这孤独写透。

 而实际上,陈子昂的孤独,之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生辉,与众不同,更是因为这种孤独的本质是用一腔热血写就。

 正如哀莫大于心死,曾经有多少热血,孤独里就有多少悲凉。

 心灰意冷的陈子昂以父老多病为由,辞官归乡,得到了武则天保留官职和俸禄的优待。

 归乡的陈子昂为自己剩余的人生做了设想,他决定放下所有的牵绊。

 在故乡射洪县的山林中筑屋,将所有的时间都用于著书立说。

 既然自己没办法改变这个世界,那就让薪火传承,将自己的思想和主张交由后人。

 可陈子昂忘了一件事,政治迫害向来都是不死不休的。

 在陈子昂选择离去的时候,长安城里有一双眼睛正死死盯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

 陈子昂归乡后第三年,在权臣武三思的授意下,射洪县令罗织罪名将其打入大牢。

 身体羸弱的陈子昂在狱中百般受辱,虽有家人多方营救,却最终还是不堪受辱,冤死狱中。

 陈子昂去世的时候,盛唐的乐章即将敲响前奏,大唐诗坛的辉煌时刻也已经逐渐显露轮廓。

 陈子昂就像是初唐与盛唐之间的桥梁,用一己之力推动了诗文革新。

 完成了后世唐诗从迷恋齐梁颓靡之风,到追求风雅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