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466章 诗奴贾岛(第2页)

 “有一次,贾岛前往长安郊外的月归寺,想要拜访一位名叫李凝的僧人好友。”

 “来到月归寺的时候已经天黑,他连续敲了好几下门,都没有任何回应。”

 “贾岛认为,李凝这会可能不在家里。”

 “于是由感而发,在门上写了一首《题李凝幽居》。”

 “这是一首苦吟之作,全诗使用了闲居、草径、荒园、小鸟、大树、木桥、大门、石头等司空见惯的景物。”

 “却写出了一种清幽的味道,或许只有六根清净的僧人才能写出如此意境。”

 “由于没有见到好友李凝,贾岛的心情有些失落。”

 “他在返回的路上,脑海里一直在想僧推月下门这一句诗。”

 “究竟是用推字好一些,还是用敲字好一些。”

 “第二天,贾岛骑着毛驴在长安城里行走,脑海里还在想这个问题。”

 “而且还不停打着推和敲的手势,路人看到都觉得他不正常。”

 “由于过于投入,没有心思看路,贾岛骑的毛驴竟然闯进了韩愈出行的仪仗队中。”

 “在衙役的吆喝声中,他才突然惊醒了过来。”

 “身为京兆尹的韩愈走出轿子,向贾岛询问缘由。”

 “听完,韩愈当即表示当然是用敲字比较好!”

 “韩愈当时堪称文坛的领袖人物,他的分析比较有分量,贾岛欣然接受了这一建议。”

 “没过多久,贾岛再次返回范阳一带的寺院,继续潜心读书。”

 “唐宪宗元和五年,贾岛云游洛阳,拜访了时任河南府少尹的李益。”

 “随后,贾岛又返回了范阳老家,继续在寺院里面读书,备战科举考试。”

 “唐宪宗元和七年,贾岛来到长安参加即将来临的科举考试。”

 “他为这一天准备了九年的时间,为了能够参加科举考试,他还专门退僧还俗。”

 “在韩愈的照顾之下,贾岛暂时居住在延寿里。”

 “跟好友张籍成了邻居,两人时常交流读书心得。”

 “然而,尽管贾岛准备的十分充分,但他还是在这一次的科举考试当中遗憾落榜,让他感觉非常失落。”

 “唐宪宗元和九年,一生郁郁不得志的孟郊在穷困潦倒当中暴病身亡。”

 “韩愈悲痛不已,还在自己家里为孟郊设置了灵堂,足以可见两人之间的交情之深。”

 “除了韩愈之外,贾岛也是对孟郊的死去感到悲痛,作了《哭孟郊》来寄托对孟郊的哀思。”

 辛弃疾:贾岛传奇的一生,其人一生穷愁,其诗荒凉枯寂。

 唐帝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才勉强将安史之乱平定。

 耗时八年,人口锐减,整个中原乃至于北方都是一片狼藉,也成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十六年后,就在安史之乱罪魁祸首安禄山的老巢范阳,诞生了一个婴孩。

 纵然安史之乱已经平定,可范阳地面上还很凋敝。

 这婴孩出生在平民之家,门第寒微,家境贫寒。

 或是生活所迫,难以为继,或是报国无门,科场失意。

 居然出家做了和尚,法号无本。

 可无本和尚虽然出家,凡尘未了。

 一个出家为僧的和尚,非但禅意全无,反倒是俗味甚浓。

 无本和尚出家的寺庙有个规定,禁止寺庙的僧人午后外出。

 这一日,无本在寺庙里待的烦闷,便偷偷的去拜访一位朋友。

 他顺着山路行走了许久,才到了朋友的家门。

 恰时,夜深人静,月光如水,他轻轻的敲门声惊动了树上的鸟儿,可朋友却不在家。


 灵机一动,无本和尚将这次找寻朋友的事情写了一首诗。

 留下诗作,无本和尚便转身回城。

 半路上,他想起来了刚刚写成的小诗,总是觉得那句僧推月下门有些不妥。

 至于是要用推,还是要用敲,他居然一时拿不定主意。

 就这样,无本和尚一边思索,一边前行,不知不觉的进了城。

 恰时,正在京城做官的韩愈在路上经过,仪仗在前,车马在后。

 苦苦思索的无本和尚竟然不知道躲闪,差点酿成交通事故。

 韩愈见这和尚疯疯癫癫,口中喃喃自语,忍不住的询问。

 无本和尚便将自己的疑惑说了出来,韩愈听闻之后非但没有责备他,反而哈哈大笑。

 无本和尚听闻大喜,便接受了这个建议。

 这次鲁莽的行为非但没有受到处罚,反而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并在韩愈的劝说之下,无本和尚还俗,恢复了本名贾岛。

 贾岛一生穷愁,苦吟作诗,其诗多写荒凉枯寂之境。

 贾岛一生悲苦,垂暮之年才有机会出仕做官,早年的出家生活,造就了其冷漠内向却刻苦认真的性格。

 这一点,在他的很多诗作上都能表现出来。

 无可上人乃是贾岛的堂弟,两人一同出家。

 贾岛半路耐不住寂寞还俗,而无可却一心向佛。

 还俗之后的贾岛醉心于科举,却屡试不第。

 他的好友孟郊于元和九年突发急病而死,人们常用郊寒岛瘦来形容孟郊与贾岛。

 固然是与他们的诗风有关,也是因为他们是多年的好友。

 孟郊去世对贾岛的打击很大,韩愈为安慰他。

 长庆四年,知音韩愈又病逝,而此时之贾岛却依然是一介白衣。

 直到垂暮之年,他才出任长江县主簿,在普州任上染病去世。

 “韩愈认为,贾岛和孟郊的诗歌风格非常相似。”

 “贾岛就是上天派来当孟郊的接班人的,不至于因为孟郊的死去而让他的诗歌风格遭遇断绝。”

 “遗憾的是,退僧还俗之后的贾岛终究没有能够像孟郊那样考中进士。”

 “在接下来参加的两次科举考试屡试不中,没有能够实现韩愈对他的厚望。”

 “由于屡试不中,对贾岛的打击很大!”

 “唐穆宗长庆二年,贾岛重新调整状态,再次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