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505章 天宝诗人刘方平(第2页)

 “杨柳是传统的离别之物,因为它的枝条柔软而垂下,像是在挥手告别。”

 “杨柳千条尽向西,暗示了征人去了西方边疆,也表达了妻子对他的眷恋和期盼。”

 “这是一首以写景为主、寄托情感为辅的诗歌。”

 “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物,表达了女子对丈夫远征的思念和牵挂。”

 “诗中没有直接说出离别之苦,而是借用残莺、草萋萋、东风、杨柳等意象,巧妙地抒发了妻子的代春怨。”

 “诗歌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情景交融而富有意境。”

 “《春雪》描写了春天下雪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飞雪带春风,裴回乱绕空。”

 “运用了拟人手法,把飞雪比作一位美丽的女子,带着春风在空中飘舞。”

 “裴回是一种曲折回旋的舞姿,乱绕是一种无序纷乱的状态。”

 “这些词语形象地表现了雪花的轻盈灵动,也暗示了诗人的心情不安。”

 “君看似花处,偏在洛阳东。”

 “把飞雪与花朵相比,强调了雪的晶莹美丽。”

 “但是,诗人又立刻转折,指出这样的景色偏偏出现在洛阳东,也就是诗人的故乡。”

 “这里的洛阳东可能是指洛阳城东的东都宫殿,也可能是指洛阳以东的河南地区。”

 “无论如何,这都是诗人离乡在外时想念的地方。”

 “这样一来,诗人就把自己的思乡之情巧妙地融入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

 “《春雪》是一首描写春天下雪的优美诗篇,通过对飞雪和花朵的比较,展现了雪的美丽和春天的气息。”

 “同时,诗人也借用飞雪之际,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这首诗既有清新雅致的意境,又有深切感人的情感,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代春怨》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妇人在春天的早晨,因思念远方的丈夫而感到悲凉的情景。”

 “朝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草萋萋。”

 “将妇人的内心和外界的景物相对照,表现了她的孤寂和无奈。”

 “朝日是指早晨的太阳,残莺是指夜莺,伴妾啼是指妇人随着夜莺的啼声而哭泣。”

 “开帘是指拉开窗帘,只见是指眼前所见,草萋萋是指青草茂盛。”

 “这里用了一个反衬手法,将妇人的悲哀和春天的生机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她的凄凉。”

 欧阳修:刘方平是个匈奴族人,在星光熠熠的唐代,存在感极低。

 刘方平也曾应进士试,又欲从军,均未如意。

 于是寄情山水、书画,诗亦有名,擅长绝句。

 诗风清新自然,手法甚是高妙。

 其诗多写闺情、乡思,思想性较弱,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的这首《夜月》描写的是月夜之下的春天美景。

 此诗写春,不唯不从柳绿桃红之类的事物着笔,反借夜幕将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点的事物遮掩起来。

 写月,也不细描其光影,不感叹其圆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调进半片月色。

 这样,夜色不至太浓,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种朦胧而和谐的旋律。

 诗的一二两句从仰观的角度写月夜的静穆幽丽。

 夜半更深,月亮斜悬天空,映照着家家户户。

 一半庭院沐浴在明亮的月光中,另一半则被夜的暗影笼罩着。

 通过明暗的对比,更加衬托出月夜的静谧和庭院的空寂。

 接着,诗人由近及远,把视线由人家引向无垠的天宇。

 让读者感到那一望无际的苍天也被夜的静寂笼罩着,只有一轮斜月和横斜的北斗星南斗星在无言地暗示时间的流逝。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原来前两句是为这两句诗作铺垫的。

 若非如此静寂,虫声又哪能新透绿窗纱呢!

 夜半更深,万籁俱寂,本是寒气袭人的时候。

 奇怪的是,虫儿叫了,而且叫得很响。

 诗人写虫儿偏知,这就别出心裁。

 深藏在泥土之中的虫儿,往往是最早感受大地春回的信息的。

 说

虫儿偏知,其实是诗人偏知。

 诗人于更深静寂之中,敏锐地觉察到,大地在回春,万物在复苏,生命在萌动。

 他借虫儿的动态来表现自己的感知,含蓄得很,也委婉得很。

 春气暖了,虫儿也鸣唱起来了。

 这虫声,把春气暖的感受编制成一首优美的回春曲,把春回的信息透进绿窗纱。

 一个新字,说的是乍鸣初唱,用得熨贴极了。

 偏知在今夜,虫儿还是初次鸣唱呢!

 纵观全诗,要说它的妙处,月夜之景其有画面感,称其表现月色手法独特云云。

 诗人其实意不在景,而在于节气物候的变化,或者说冬的结束、春的到来。

 一年四季的更迭,人人知道。

 但是,更迭在哪一瞬间发生,却几乎无人知道。

 诗人在这个万籁俱寂的深夜,月色半明的家里。

 分明、真切地感受到了第一缕春的气息,听到了第一声春的虫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