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香笔 作品

第82章 吕布:武艺超群,反复无常(第2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吕布与貂蝉私会的事情终究还是没能逃过董卓的耳目。一日,董卓处理完朝政事务后,返回府中。恰好看到吕布与貂蝉在凤仪亭中幽会,两人的亲密姿态映入董卓眼帘。董卓顿时怒发冲冠,气得七窍生烟,他毫不犹豫地拿起身边的长戟,用尽全身力气向吕布掷去。吕布惊恐万分,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他深知董卓的残暴与无情,此刻性命攸关,急忙施展浑身解数逃窜。此事之后,吕布与董卓之间的矛盾彻底激化,已如熊熊燃烧的烈火,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曾经看似坚固的义父义子关系,如今已在嫉妒与愤怒的冲击下支离破碎,化为乌有。

 王允见吕布与董卓已然反目成仇,认为时机成熟,便趁机积极拉拢吕布,共同商议诛杀董卓的详细计划。吕布虽对董卓心怀怨恨,但起初仍有所犹豫。毕竟董卓在当时权势滔天,势力庞大,且自己与他有父子之名,一旦迈出这一步,必将面临巨大的风险与未知的后果。然而,在王允的巧言令色与不断劝说下,再加上他对貂蝉的深情眷恋以及对自身安危的担忧与考虑,吕布最终下定决心与王允合作。

 同年四月,汉献帝患病初愈,按照惯例在未央宫大会群臣。董卓身着朝服,威风凛凛地乘车入朝。吕布事先精心安排好亲信在宫门内守候,一切准备就绪。待董卓进入宫门后,吕布瞅准时机,突然发动猛烈袭击,他手持长戟,用尽全身力气刺向董卓。董卓大惊失色,惊恐地高呼:“吕布何在?”吕布则大义凛然地大声回应:“有诏讨贼臣!”随后,众人一拥而上,将董卓诛杀。董卓的死讯传开后,长安百姓欢呼雀跃,奔走相告,仿佛长久笼罩在头顶的阴霾终于散去。

 然而,王允在成功诛杀董卓后,却未能展现出卓越的政治智慧与远见卓识,他在处理后续事宜时犯下了严重的错误。尤其是在对待西凉军余部的问题上,他表现得极为短视和刚愎自用。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等人原本在董卓死后,已打算解散军队,归降朝廷,以求自保。但王允却坚决拒绝了他们的请求,并且还准备对他们进行严厉的清算与打击。李傕、郭汜等人在走投无路之下,为了生存与自保,决定铤而走险,孤注一掷地起兵造反。他们率领着西凉军余部,如潮水般向长安进发,一路上不断收拢董卓的旧部,势力逐渐壮大。王允惊慌失措,匆忙派吕布出城迎战。但此时的吕布军队已军心涣散,士气低落,根本无法抵挡李傕、郭汜的大军。在激烈的战斗中,吕布的军队节节败退,长安最终被攻破。王允在乱军之中被杀,吕布则带着数百名亲信,在混乱中仓皇逃出长安,开始了他漫长而又充满艰辛的流亡生涯。

 吕布先后来到袁术、袁绍帐下。袁术因吕布反复无常的性格,且其自恃有功,傲慢自大,对他心怀深深的猜忌,毫不犹豫地拒绝接纳。吕布无奈之下,只得转投袁绍。袁绍起初对吕布颇为礼遇,看重他的武艺高强,希望他能协助自己攻打常山张燕。吕布率领部众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勇猛无比,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大破张燕的军队。但此后,吕布居功自傲,纵容部下在袁绍的地盘上肆意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引起了袁绍的强烈不满与愤怒。袁绍开始担忧吕布日后会成为自己的心腹大患,于是暗中谋划除掉他。吕布察觉到袁绍的险恶意图后,为了保全性命,趁夜率领亲信逃离了袁绍的营地,再次踏上了漂泊之路。

 兴平元年(公元 194 年),曹操以为父报仇之名,第二次东征徐州。徐州牧陶谦无力抵挡曹操的强大攻势,急忙向青州刺史田楷求救。田楷与刘备一同率领军队前往救援。刘备此时被陶谦表为豫州刺史,屯兵于小沛。曹操在东征途中,因后方张邈、陈宫等人发动叛乱,后院起火,不得不引军而回。陶谦在经历这场战乱后,不久便因病重而逝。临终前,他怀着对刘备的信任与期望,将徐州托付给了刘备。刘备遂领徐州牧,成为一方诸侯,登上了更为广阔的政治舞台。

 吕布在流亡途中,得知徐州的局势变化后,如同饥饿的野狼嗅到了猎物的气息,便率领部众前往徐州投奔刘备。刘备出于仁义之心,不计较吕布以往的劣迹,欣然接纳了他,让他屯兵于小沛,为其提供了暂时的安身之所。然而,吕布却恩将仇报。建安元年(公元 196 年),袁术派大将纪灵率领三万大军攻打刘备,刘备在强敌面前难以抵挡,无奈之下向吕布求援。吕布为了自身利益,决定出面调解。他在辕门摆下酒宴,邀请刘备和纪灵前来。酒过三巡,吕布命人将自己的方天画戟立于百步之外,然后搭弓射箭,只见箭矢如闪电般飞出,精准地射中戟枝。吕布借此展示自己的武艺与威望,提出若射中则双方罢兵的要求,纪灵摄于吕布的威名,只得同意退兵。此事之后,吕布却趁刘备与袁术交战、后方空虚之机,背信弃义地偷袭了徐州,赶走了刘备,自领徐州牧,妄图在此地建立自己的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