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吃大面 作品

第二百二十六章:贞观十八年


 李恪的姿态,就是告诉大家,我是有备而来的。

 有什么问题尽管来问。

 百官识趣的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再纠结。

 说白了,这个新鲜的事物,他们还不大确定,到底是不是对自己的利害。

 毕竟,听说过存钱要给钱的,没听说过保管钱的,反而给存钱的人。

 多新奇啊。

 李恪见无人说话,则是开口讲借贷。

 借贷关乎到朝野内外的既得利益者。

 他说完后,就马上有人提出异议来。

 “吴王殿下,各地官府都有捉钱令史,银行再行此举,岂不是冲突了?”

 “是啊,高祖时期就设立的,难道要让朝廷跟朝廷互相竞争不成,这岂不是笑话了。”

 各道州主官,是蠢蠢欲动,他们当然知道银行要是做借贷之事,会对他们带来多大的影响。

 官府有公款费用,可都靠着捉钱令史给搞来的。

 要是搞不来钱,那都喝西北风啊。

 “各地官府的捉钱令史,全部调入银行内任职。”

 李恪如是说道。

 当即,群臣大吃一惊。

 有人就要开口,李承乾却是主动开口,道:“往后各地官府不再设置捉钱令史。”

 “刚才有人说的对,难免冲突,令人笑话嘛。”

 “所以,就变换一下,事务归银行操办。”

 “这样捉钱令史有去处,也没有冲突。”

 “两全其美。”

 不是太子殿下,我们说的不是这个啊。

 说的是钱。

 是两全其美了。

 但我们可以调用的钱,没了啊。

 可也没人敢说太子不对,连出言反对都不敢。

 太子又不是吴王。

 明显太子是在给吴王站台的。

 那还能说什么?

 百官心思各异,却三缄其口。

 见此,李恪也从拷问席下来,随后在房玄龄的主持下。

 进入一个重大的环节。

 分钱!

 各部门那叫一个各显神通,张嘴就是狮子大开口。

 反正八千万的税收,哪怕去除今年超出的庙算,也剩下大几千万。

 这么多钱,多要个几十万贯,不过分吧?

 “兵部,你要这么多钱干什么?”

 房玄龄黑着脸,“张口要三千万,你们的庙算是怎么做的?”

 “河间郡王,还请你跟陛下,跟太子,跟诸公说说。”

 “这钱要用到什么地方。”

 别的庙算,多个几十万上百万的,没什么。

 但兵部去年一千多万,今年直接喊出三千万来。

 当这是菜市场啊。

 李孝恭振振有词,道:“兵部就是要这么多钱。”

 “要说用在哪里,都是老生常谈的。”

 “陛下知道,本王相信诸公也明白。”

 程知节叫喊声援,“就是,将士们不要军饷,不要吃喝,不要住行,不要穿衣的啊。”

 尉迟敬德道:“三千万?我看四千万才差不多。”

 “去年都是占总庙算的五成,今年说什么也不能低了。”

 李道宗微微低头,这些家伙,真的牛气冲天,张口就是抛开事实不谈。

 但他也知道,这是为了军队争取利益。

 只得站出来跟着大家伙一起。

 但没想到还有更突出,更优秀的。

 “陛下。”

 “国之大事在戎在祀,军强则国安,国安则国富。”

 “将士们的武器早是陈旧腐朽,到了要更换更加锐利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