旖旎小哥 作品

第1697章 体察民情民意(下)(第3页)

 通过安检,候车厅南北摆放两排座椅。


 候车的乘客不多,稀稀拉拉也就十几个人。


 杨自谦找个了座位,本想掏出纸巾擦拭干净。


 厉元朗却阻止他,率先坐下。


 徐万东则坐在他旁边。


 审视着候车室全貌,听着杨自谦介绍这列慢车的一些情况。


 看得出,杨自谦没少乘坐,说起来如数家珍。


 这列火车开行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全程不到二百公里,运行时间却有五个多小时。


 共设立二十个站,几乎每个乡镇都停车,还选择性的停靠一部分乡村。


 由于乡村没有车站,只有乘降所,所以乘客都是先上车,后购票,这点和公交车类似。


 这列火车平均时速只有三十多公里,速度慢,但票价却十分便宜。


 开通三十多年,一直沿用当初票价,从未涨价。


 全程票价只有十二块钱,最便宜的才一元。


 即便有的村屯通班车,但比火车票贵了一倍,因而大多选择乘坐火车。


 这么精打细算,归根结底还是穷。


 通过检票口,登上月台,没过两分钟,远远望见红色车头鸣着笛声,缓缓驶入。


 一共八节车厢,厉元朗的车票在第五节。


 列车停稳,下车的人明显比上车的多。


 一走进车厢,过道上摆满篓筐。


 篓筐里的家禽鸣叫,散发出特殊味道。


 杨自谦在前,很快找到座位,礼让厉元朗和徐万东坐下。


 他却把自己的座,让给一名抱小孩的女子。


 这列火车的车厢真是名副其实的绿皮车,车窗可以打开,车内没有空调,但有电风扇。


 据杨自谦讲,冬季天冷,这列火车是烧煤取暖,也可以提供热水,方便泡面泡茶。


 随着列车启动,厉元朗眼见身旁坐着的一位岁数大的妇女,指了指他身边的篓筐,和颜悦色问:“阿婆,这几只小鸭子是您的?”


 阿婆看了看厉元朗,叽里咕噜说了一堆话,厉元朗却是一个字都没听清楚。


 好在杨自谦用本地方言,临时给厉元朗做起翻译。


 早上,阿婆的篓筐装上自家园子种的蔬菜,到襄安市的市场上出售。


 然后买小鸭子回家饲养,养大了再去城里卖掉。


 “您一天能挣多少钱?”厉元朗感兴趣的又问。


 “去了车钱和午饭钱,能剩下七八十元。”阿婆很是兴奋,告诉厉元朗,全家都靠买东西换零用钱生活,一个月能去城里三到四趟,基本可以维持日常开销。


 厉元朗频频点头,做到心中有数。


 喜欢正义的使命请大家收藏:()正义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