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分三国 作品

第183章教化之道,非康成公莫属(第3页)

 为民开智这种事情,在有汉一朝并不罕见。 

 如武帝时期的文翁兴学。 

 招收县子弟入学,开启了郡国学。 

 到了王莽大佬这里,他觉得郡国学普及面太小,于是又进行了一波严谨的细分。 

 郡国学依旧曰学。 

 县、道、邑、侯国曰校。 

 也就是中学校。 

 乡曰庠,聚曰序,这两个就属于小学。 

 学、校、庠、序泾渭分明,老师的资质也有严格的划分,而最上面的,自然是太学。 

 这套教育框架,同样被东汉继承。 

 只不过继承得不咋滴。 

 如今竹纸问世,张靖自然也要为民开智,最简单的就是如王莽一般,做普及式教育,对官吏进行扫盲,从而逐步提升百姓的文化水平。 

 “主公!” 

 戏志才沉吟道:“依属下之见,此事最好得有才学广博之人牵头,听闻陈留有大儒边让,词赋不凡,同北海孔融齐名,或可令其为我太平府博士。” 

 “边让?” 

 张靖不动声色的摇了摇头,道:“兖州并无此人!” 

 这个人当然是有的。 

 但架不住这个人头铁,如今连边让全族之人,都不知道被程昱送给谁吃了。 

 “……” 

 戏志才闻言看了看张靖,旋即把脑袋低了下去。 

 “主公以为孔融如何?” 

 荀攸赶忙转移话题,孔融乃是孔子之后,不说其才能如何,学识肯定不差。 

 “孔融乃北海相,不宜轻动!” 

 张靖再度摇头,他年初的时候,才用道德大阵绑架了孔融,对方又是北海相,在这个时间节点,委实不好对其下手。 

 “主公!” 

 此时郭嘉出言道:“属下以为,太平府教化之道牵头之人,非康成公莫属!” 

 “康成公,郑玄?” 

 张靖看向郭嘉,询问道:“此人倒称得上真正的经学大家,不知奉孝有几成把握?” 

 对于这所谓的牵头之人。 

 原本张靖还并不在意,觉得这件事可以慢慢来,现在郭嘉提到郑玄,瞬间就让他提起了兴趣。 

 “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