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秦 作品

第121章 五莲县街头镇大洼村的历史和传说(第3页)

 《太清宫志》卷一《华盖真人传》记载了刘若拙在崂山修行传教的盛况:“四方士人,闻风求道者踵至,遴选弟子十余人,传授道要。”

 后来,刘若拙又出游多年,并有着述传世。孙夷中《三洞修道仪》序中记载:“癸卯岁 (943),有阳台道士刘君,名若拙。”“阳台观”是唐玄宗于王屋山 ( 今河南济源县 ) 为司马承祯所建,称刘若拙为“阳台道士”,推测他可能曾去阳台观修道。后刘若拙“曳策南来,延于所居”,当是居于荆南葆光子孙夷中处。“刘君精熟法教,因得口授入道仪式、冠服品位,编为一卷”,即为《三洞修道仪》,是道教正一戒律的重要资料。刘若拙为蜀人,而蜀是五斗米道 ( 天师道 )的发源地,后来,天师道发展为正一道,是道教符箓派中历史最长久的一派。由刘若拙“水旱致祷”的记载以及所授《三洞修道仪》来看,他应是正一派孕育发展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

 ·刘若拙使崂山道教获得了崛起的契机,道教理论和道观建设都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崂山的宗教影响日益扩大,宗教地位日益提高。邱祖“华盖真人上碧霄,道山从此蔚清标”的诗句,将刘若拙对崂山道教的卓越贡献做了恰如其分的评价。

 ·每年元旦,游客都会来到仰口太平宫敲响新年钟声,寄予新一年福寿安康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