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无声 作品

第72章 小时不握,大来不弯!1992年昌宁县“4·29”特大凶杀案(第2页)

 听了大家的议论后,孙副局长说:“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到‘舅舅’二字上。”

 熊应龙喊舅舅的人,只有一个,就是他母亲王正英的弟弟王正华。

 4月29日,白天,没有任何人发现过王正华的踪迹。据社长王正玉反映,他家除了两只凶恶的猎犬在狂吠外,各处屋门紧锁,没有一点家中有人的迹象。

 “事不宜迟,必须马上查清王正华的情况。”祁副处长下达了第二道命令。

 通过走访群众,查明了以下情况:

 王正华,男,26岁。此人好吃懒做,虐待父母的事在仙水洞村早已闻名。他的父母生了四个女儿后,终于晚年得子又生下了他。父母把他视若掌上明珠,自幼娇生惯养。随着时光流逝,他已长大成人。四个姐姐都相继出嫁,大姐王正英嫁给本社的熊绍才。父母为了能早早抱上孙子,他结婚年龄刚到,就到永平水泄的苗寨给他娶来了媳妇宋学花。两年后,他相继有了两个儿子,父母实现了抱孙子的愿望。

 谁知好景不长,他们的晚年生活从此走上了悲苦的境地。

 由于王正华不事农活,家中自然是入不敷出。看着父母已渐渐老迈,他认为俩老已是多余的人,于是,他将父母赶到岩羊山守山地的窝棚内居住。一晃就过了6年,这正应验了苗家“小时不握,大来不弯”的古训。

 2月的一天,王正华夫妻发生争吵,一气之下,宋学花将3岁的小儿子留下给他,自己带着6岁的大儿子回永平水谢娘家。妻子走后,他才又想起父母还有一点点用处,于是将小儿子送到岩羊山父母的窝棚,丢下给两个老人,随后又将家中仅剩的两头牛和猪、鸡全部卖掉,只留下两条看家的狗,再次离家出走。

 在昌宁县城以东4公里处,有一个景色秀丽的龙潭胜景——龙潭寺。每天来这里游览观光的,求神拜佛的,烧香许愿的人络绎不绝。

 一天中午,龙潭寺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他身着一件蓝色中山服,一条黄裤子,头戴黄军帽,脚穿黄胶鞋,身上尘垢斑斑,一看就知是远道而来的。

 这人两手空空,表面看既不像游客,也不像烧香拜佛者,他先在潭边的草坪上蹲了几分钟,然后就径直上到古刹内。他进门看了一眼,转身就往外走,走到门外,不知打了什么主意,又转进去,这样转出转进几次。最后一次来到殿门口时,一位老尼开口了:“这位施主,三番五次地到门口,都不敢进来,是不是有心事?”

 “是,是。不,不是。师傅,我不知道进里面有些什么礼节和规矩,怕冒犯了神灵。我想来抽上一签。”他有点慌乱地回答。

 “阿弥陀佛。菩萨保佑你。你是遇到了什么困难,还是要看看今后的运气?比如婚姻啦,前途方面啦!”

 “这几样都不是。好像又都有一点。”

 “进来,孩子,一块钱抽一支签。你先跪到桌前向菩萨磕三个头,然后,摇三下签筒,由筒内倒出的一支,就是你所要抽的签了。”她具体给他指点。

 他递过一块钱后,按程序抽得一签。老尼对照签书,一一给他作了解释。

 这抽签的人正是王正华。

 王正华是重大嫌疑对象。要找到他,必须先控制他可能落脚的所有地点,案情讨论会后,一张无形的大网拉开了。

 根据群众反映,王正华的家除了有两条狗守在门口外,门窗紧闭,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息。为了防止他藏在家中或躲在暗处,祁副处长带领民警们包围了他的家,孙副局长和考街派出所所长唐德洪不顾个人安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过去撞开了王正华家的门。进门一看,民警们都惊呆了。

 两口揭开半边盖子的棺材首尾相连地停放在正房中央,前面一口的材头上用毛笔写着:“大梦一场,王正华。”里面有几套衣服和一块红绸子;后面一口材头写着:“我妻宋学花你在后来。”里面同样放有一块红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