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无声 作品

第164章 清晨魔影竟是恶毒继母,1996年榆树市“9·5”残杀女童案(第2页)

 第二点、通过调查,张妍具备作案人的着装;

 第三点、张妍以前曾用自己写信、别人异地代邮的方式对自己的丈夫进行考验,观察其夫对她是否真心,无端怀疑心较强;

 第四点、张妍熟悉倪氏夫妇每天早晨出去晨练的生活习惯,并且有侵入室内条件(掌握钥匙或敲门)。

 正在公安机关紧锣密鼓侦查此案时,10月初,公安机关接到一封匿名信,大致内容是:“我实话实属说,那个小孩是我杀的,我不是本地人……”

 看来案犯是想转移公安机关的侦查视线。这一举动不但没有瞒过刑警们,反而更加加大了干警们的工作信心。这一“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做法,似乎证明了专案组的工作已触到了犯罪嫌疑人。

 专案组以匿名信为重点展开调查,通过对上百个商店,十几个印刷厂的走访核对,最后确认信纸是榆树市印刷厂1995年秋生产的。

 又经过大量的工作,得知张妍的父亲张永军所在单位购买过此类信纸,所以,张妍有接触此类信纸的条件。匿名信很可能出自张妍家人之手。

 通过三次对重点嫌疑人的调查取证,张妍及她母亲杨宝芹的嫌疑加重。

 1996年12月18日,“9·5”专案组经过对杨宝芹一昼夜的审讯,杨宝芹交代了知道女儿杀人不举并向公安机关写匿名信的犯罪事实。

 案发当日早,杨宝芹从电话中得知倪静婷被杀的消息,发现张妍神色慌张,又联想到一大早女儿在卫生间里“哗哗”洗东西,心中有一种不祥的预兆,于是她试探着问女儿:“那案子是不是你干的?”

 张妍看了看母亲杨宝芹,然后默许地点了点头。

 杨宝芹既感到慌张又感到愤怒。但她的理智终于在亲情面前败下阵来,不但没有规劝女儿投案自首,反而以身试法,寄出匿名信帮女儿隐瞒罪行。

 张妍的父亲张永军于案发次日发现菜刀卷了刃,就问张妍:“刀是怎么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