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无声 作品

第271章 糊涂妻子制造的意外谋杀!1991年武汉市“7·22”凶杀案

1991年7月22日,七月流火。尤其是武汉城里小胡同,白天晒得花草低了头。到了晚上,即使在院内乘凉,也觉着闷热难忍。

 西屋的杜梅,刚给孩子洗完澡,自己已热得汗流浃背。但她顾不上收拾,一面催促着孩子快上床睡觉,不要耽误了第二天上学,一面给孩子煽风,等待着丈夫回来。

 22时42分,这么晚,估计他不回来了。杜梅叹了口气,脱衣睡觉。

 咚咚咚咚……沉重的脚步声进了院子。

 “小梅、小梅……我,我让人捅了……快!”

 杜梅猛然翻身下床,冲到屋外,只见丈夫李名浑身是血,左手紧紧捂着左肋,右手举着一串钥匙,话未说完一头栽倒在过道。·

 杜梅立即喊人,街道的治保积极分子拨通了110。

 公安局刑侦大队的刑警火速赶到发案现场。

 据一个群众反映,傍晚快黑时,杜家门前有几个陌生人来回转悠。

 还有一位群众反映,大约在23时10分,他下班回家,骑车进胡同时,迎面跑出几个小伙子,差点跟他撞上。年纪都在20岁左右,神色显得十分慌张……

 这时,另外一组刑警带来了伤者已经死亡的消息。

 根据现场勘查,死者李名是在院外被人用刀捅伤后,跑进院子摔倒的。队长老张沿着血迹,一边用手比划,一边向身旁的技术员说着什么。镁光灯一闪一闪,刑警们院里院外忙碌着……

 从派出所了解到,被害人并没有违法犯罪的记录。作为某企业的经理,他能力强,企业的效益持续增长。但置他于死地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为了揭开谜底,侦查员开始了深入的工作。

 “杜梅同志:为了极早破案,请你配合我们工作。”侦查员老赵安慰过杜梅后问到:“你丈夫在外边有仇人吗?”

 “我……,我只知道他在外边接触人很多,至于说仇人……”杜梅想了很多很多,却无论如何举不出来。

 仇杀?情杀?图财害命?还是其他原因?

 侦查员们带着数不清的疑问寻找着解开血案之谜的蛛丝马迹。侦破形形色色的案件,绝非象解答数学题那样有定理、公式可循,看上去一样的现场,却貌合神离地源于不同性质的因果关系。刑警奔波于本市与外埠,但踏破铁鞋,熬红了眼睛,仍未找到侦破此案的佐证。

 破案进入了盲区……

 在全市开展的打击刑事犯罪活动中,拘留所内开展了坦白揭发问题,争取宽大处理的政治攻势。一些在押人犯纷纷向公安机关交待自己知道的案情。

 “我要求提审。”

 一个犯有抢劫、盗窃罪的在押犯,看到被宽大人员中,真有被免予起诉当即释放的,再也坐不住了,强烈要求见预审员。

 “你想交待什么问题”

 “我在外边时,曾听一个朋友说,他的一个哥们杀……”

 “你说的可是实话?”

 “绝对真的,谁吃饱撑的侃这没影儿的事呢。”

 预审员老王根据多年的经验,认为情况重大,立即向主管领导进行汇报。

 民警将嫌疑人、绰号“小包子”带进预审室。小包子交待说:关于杜宅的血案,是他在吃饭时,从一直专好打架生非的朋友那里听到的……

 顺藤摸瓜。终于,一个叫王明龙的人,对着预审员交待了全部犯罪事实。很快,参与此案的罪犯一一落网,血案之谜终于揭开。

 预审员老王看着案卷,点上了一支烟,血案中那一幕幕,像电影般从脑海中掠过……

 案发后的第二天,杜梅联系好丈夫火化的事,拖着沉重的腿回到家中。她从凉瓶里倒了一杯水,杯子刚举到嘴边,电话铃急促地响了起来。

 “喂,请问杜梅在吗?”对方是一个陌生男子的声音。杜梅觉得有点奇怪,接着又问了一句。

 “有什么事吗?”

 “咱们说好的事,你可要兑现啊!你丈夫已经被我们办了,剩下的……”

 “是你!是……”

 杜梅的话未说完,对方咔嚓把电话挂断了。

 “嘟嘟……”杜梅举着话筒愣了片刻。猛地把话筒扔到地下,感到心脏嘭嘭地跳;仿佛要跳出喉咙。她的头像炸开似的,“不!不……”杜梅一下歪倒在沙发上。

 “我的命为啥这样苦?难道说一切都是上帝安排的吗?难道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是命中注定的吗?”伴着凄凉的哭声,杜梅陷入了深思……

 16年前一个枝吐新绿的季节,20岁出头的杜梅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大她两岁的李名。

 尽管杜梅的相貌不十分漂亮,可那活泼的性格,女性的成熟,却显露出诱人的魅力。

 李名很帅,虽说是露天作业的市政工人,但白晰光润的肌肤,“一边倒”的发型,合体的学生装,俨然一副风度潇洒的学者模样。

 两双眼睛相对,又马上离开,彼此心里却早已燃起了爱的火焰。经过5年漫长而甜蜜的热恋;在一个收获的季节里,他们喜结伉俪。

 从此,街坊们常看到一对情侣,出没在那条蜿蜓的小胡同里。

 天资聪颖的杜梅,利用业余时间拿到了会计证,经亲友介绍,被调到教育系统,成为国家正式干部。虚荣心极强的杜梅,看到周围同事的爱人,不是军官,就是教师,或是企业的经理,相比之下,她感到自己的丈夫有点那个……

 彻底改变丈夫的职业和社会地位!要让周围的人们羡慕他i为了达到目的,杜梅紧锣密鼓地四方奔走,请客、送礼,5年心血总算没白费,李名就像一个跳棋子,跳来跳去,最终跳出了市政工人队伍。他仗着三寸不烂之舌和特有的眼力劲儿,很快得到上级的赏识,当上了某企业的经理。

 杜梅如释重负,每天看着丈夫系上领带,穿上笔挺的西服,夹着公文包进出家门,感到无比喜悦。

 李名的身份和地位变了。杜梅感到十分欣慰。然而时间不长,她却隐约感到一种难以名状的疑惑,甚至怀疑自己当初的努力是否错误。

 李名经常说单位忙,夜不归宿成了家常便饭,有时连续几天不回家。然而,得不到丈夫的爱抚似乎还能忍受,更令杜梅费解的是,她突然发现丈夫爱打扮了。三天两头去发廊吹风。对衣着讲究配套,追求高档名牌。

 “快奔40岁的人了,又不找对象,打扮那么年轻有啥用啊!”

 “你懂什么,现如今出门办事,穿得太寒酸谁瞧得起呀!对了,小梅,你也别太古板,没事也修饰一下,才30来岁,看上去快成老太婆了。”李名点着一支烟边吞云吐雾,边嘲讽道。

 杜梅下意识地看了眼镜子中的自己,再瞅瞅丈夫,内心有一种被奚落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