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浆油条热干面 作品

第149章 威震天下


 眉山府。

 【功法:镇国龙枪.化劲(小成)】

 【进度:855/2000】

 城墙之上,陈三石放下长枪。

 灵禾药膏消耗干净后,修炼速度明显减慢许多。

 从诛杀叛逆梁纪年到如今,已经足足过去足足十日。

 “啾——”

 陈三石终于等来海东青的回复。

 这一次它是从东南方,大荒外飞回来的,是来自京城京军的回复!

 打开情报。

 陈三石得知领军的人是武圣姜元伯,他们最多再有十日就会抵达罗天大关。

 此时从眉山府出发,刚刚好。

 只要能跟大军汇合,就算是胜利。

 “传我将令!”

 “开拔——”

 ……

 剑门峡谷。

 西齐国大军营寨。

 “留下一万人马在峡谷垫后!”

 “其余人静默撤离!”

 钟无心在黑暗中指挥着将士们:“十五日之内,务必回到西北!”

 “报!”

 一名将士骑着快马匆匆赶回来,几乎滚落马下。

 “如何?”

 钟无心抢先问道:“董安部撤走没有?”

 “大、大帅,不好了!”

 将士惊慌失措地说道:“董……董安他,自尽了!”

 “自尽?你在跟本帅开玩笑?!”

 钟无心简直怀疑是太久没有休息从而出现幻觉,他一把扯住对方:“原因呢?”

 “不知道啊!”

 将士回答道:“明州军的人,就说董安看到梁纪年的死讯之后,没多久就自杀了,一句话都没有跟他们多说!”

 “痴人,董安真是个痴人!”

 钟无心即便是城府再深,在得到这个消息后也终于还是控制不住情,他破口大骂:“这个混账一死,我大齐复兴大业毁矣!”

 他稍加思索,就明白姓董的为什么要选择自杀。

 其一,是输给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打击太大。

 这个董安是出了名的兵痴,从十岁开始就研究兵法,后来遇到房青云算是碰上此生最大的心魔,于是便以在兵法上赢过房青云为最大的目标,这也是他会他投靠西齐国的重要原因。

 结果……

 连房青云还没赢过,就又跑出来一个更可怕的陈三石。

 而且四渡洪泽河的手法,恐怕是房青云都做不出来的神来之笔!

 不,应该说是全天下人!

 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这一仗!

 重新在舆图上复盘一遍就会知道,究竟有多么可怕,这才是真正的兵法,真正的战术,陈三石不指挥自己人,他直接……

 指挥敌人!

 太可怕了!

 即便是到如今,钟无心也对那位尚且没有见过面,只听过姓名的年轻人,有着一种深深的敬畏感,此人不死,将来必定能够超过吕籍,超过孙象宗,也不是没有可能!

 这一仗,如果是从说书先生的嘴里编出来的。

 那么这个说书先生,一定会被人骂死,被人砸臭鸡蛋、烂菜叶,说他是胡编乱造!

 但偏偏。

 四渡洪泽,是真的!

 此一战过后。

 那个年轻人的名字,必定响彻天下!

 从此以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在如此沉重的打击下,董安怎么承受得住?

 其二,自然就是天书。

 不同于梁纪年造反,是为图谋权力,董安造反,纯粹就是为了天书。

 如今天书跑到陈三石的手里,他怎么也不可能再拿到。

 对于董安来说,这一战自然也就失去意义。

 双重叠加之下,焉能不自杀?

 只是他一条命不要紧,要连累整个大齐遭殃!

 “混账东西!”

 钟无心不断重复地骂着:“早知道,哪里用得着什么‘瓮中捉鳖’之计!”

 原本。

 他们大齐是准备直接大军开拔进入明州境内的,然后正面对战盛朝的兵马。

 是梁纪年和董安共同出策。

 说他们有办法,能够先吃掉大盛朝四万兵马,外加上一堆先天武圣之体,直接拿到“大势”,然后趁着孙象宗不在,一鼓作气打垮凉州和大盛。

 结果……

 哪里是什么瓮中捉鳖,明明是自食恶果,完全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早知道这样,直接开战,就算代价大一些,总归是有五成赢面在的!

 如今,却是一成都没有了!

 “大帅,卑职的话还没有说完。”

 将士接着说道:“董安的副将李天成他们,貌似正在朝咱们这边靠拢,说是失去主帅以后不知道如何是好,希望跟咱们合并一处后再做打算。”

 “不好!”

 钟无心立即反应过来:“他们不是来合兵,他们是反水了,要跟吕籍前后夹击咱们!快,快撤,一个人也不要留下来,全军连夜撤退,直接退回长城以西!”

 “那岂不是……”

 几名副将一直在身侧旁听,他们问道:“不打了?”

 “还打个屁!”

 钟无心怒道:“董安活着还有机会,他和梁纪年一起死了,‘大势’就彻底断送,再打下去必败无疑,撤的慢都不行,快!”

 “撤——”

 ……

 玄武营大军营寨。

 “老大!”

 “好消息!”

 “天大的好消息!”

 聂远神色兴奋地闯入营帐,拿着手中的密信。

 “老三,你怎么也愈发不稳重?”

 吕籍刚刚穿好战甲,拿上硕大的方天画戟:“能有多大的好消息,董安死了不成?”

 “对!董安死了!”

 聂远一巴掌将密信拍在桌子上:“李天成等人来信,声称他们答应将功折过,正在朝着剑门峡谷的方向全速前进,准备跟咱们前后夹击,一举吃掉西齐国!”

 “当真?!”

 吕籍急忙问道:“董安怎么死的,李天成等人联手将其刺杀?”

 “不。”

 聂远一字一顿地说道:“是被小师弟活活气死的。”

 “……”

 吕籍沉默。

 这一刻起他知道。

 八大营里将会多出一个什么样的人。

 “报!”

 “吕帅!”

 “斥候传来消息,半日之前,钟无心大军的主力开始陆续撤离剑门峡谷!”

 “那还等什么,追!”

 吕籍没有在巨大的变故下冲昏头脑:“三千陷阵军跟我在前冲锋追击,其余人在后方分成左右两个部分,防止李天成等人是诈降!”

 “擂鼓,进军!”

 ……

 阳春府外,荒野。

 沙文龙赤手空拳杀死三十余骑的追兵后,带着曹樊继续流亡,也就在此时,海东青带着来自剑门峡谷的情报回来。

 “吕将军说剑门峡谷告破,叫我们尽管往前走!”

 “吕将军果真神勇……”

 曹樊感慨道:“剑门峡谷易守难攻,居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

 “但是……”

 沙文龙的脸色阴晴不定:“不是吕将军打下来的,而是西齐国主动撤退,因为、因为陈三石四渡洪泽河后,直奔眉山府诛杀了梁贼,然后又活活气死董安。”

 “你说什么?!”

 闻言,曹樊身上的伤势一瞬间都似乎痊愈,他骤然从地面上跳起来:“沙将军,你没有搞错,这不是敌方的假情报?”

 “世子,这确实是真的。”

 沙文龙长叹一声:“你自己看看吧。”

 “他是怎么做到的?!”

 曹樊双手不断地颤抖着,目眦欲裂,说话都有些语无伦次:“四渡之后的战果,直接……导致西齐国全军撤退,也就是说……此次明州战役,相当于是陈三石仅仅率领三千人就平定叛乱!

 “一人,定一州!

 “这何止是首功,是天功!

 “是我大盛朝三百余年来,能排在前十的天功!”

 “世子!”

 沙文龙眼瞅着对方要倒下,慌忙上前扶住:“世子!”

 “沙将军,我争不过他了……”

 曹樊不得不承认道:“不光是我,从此以后年轻一辈,没有人争得过他。”

 “树大招风,未必是好事,以后他需要面对更多的麻烦!”

 沙文龙劝说道:“而且世子以后,也不是没有机会了,回去之后,休整一年半载,紧跟着就征战草原,讨伐蛮族的功劳,可要比平叛大得多!”

 “沙将军。”

 曹樊咬着牙齿说道:“你说于松为什么抗命,他不抗命,结果就应该是姓陈的他们统统死在攻打阳春府的路上,你跟我领着一千余骑突围,从后方袭击剑门峡谷,跟吕将军里应外合,大破敌军。这天功,本该是你跟我的,是咱们的,咱们得!”

 “世子说的没错,他一个参将,怎么敢抗命!”

 沙文龙拳头握得咯咯作响:“等到回去以后,我自会把他的罪状罗列清楚!倘若所有将领都像他这样,我看这仗也不用打了,全都乱套了得了!”

 ……

 罗天大关。

 “梁纪年已死!”

 “尔等叛逆速速受降,否则诛灭九族,一个不留!”

 “……”

 陈三石部众仅剩一千五百余人,所过之处,无一不望风而降,直到跟京师亲卫军汇合,彻底打通罗天大关,稳住南方局面。

 与此同时,也得到董安自尽的消息。

 “这人,倒是个喜欢钻牛角尖的。”

 陈三石知道。

 董安一死,就意味着这场仗结束了。

 “陈千总!”

 路书华等人都很兴奋:“你领着我们立下此等天功!”

 “是啊。”

 谢思述跟着说道:“不光是立功,这次跟着你,我们都学到不少东西。”

 “何止!”

 严长卿钦佩地说道:“回去以后,我要把此次明州平叛战役的全过程好好在舆图上复盘,然后整理以后写下来,相信用不了多久,全天下的兵家之人都会视若珍宝!”

 “陈千总!”

 “姜大帅他们带来的有好酒,今天晚上咱们可要一醉方休啊!”

 “走走走!”

 “……”

 在一群人欢呼庆祝的时候。

 陈三石默默离开,骑着千寻在罗天大关附近的荒郊之中搜寻着,最终在数十里外的山谷当中,发现三十几具尸体。

 附近的野狼很多。

 许多尸体都被啃得不成样子。

 他好不容易才通过曾经装有“醉倒圣”的水囊,辨认出于松残缺腐烂、没有首级的尸体。

 “千寻。”

 陈三石拍拍马头:“去,喊赵康他们过来,把弟兄们的尸体都搬回去好生安置。”

 他回头可以就地取材,搜罗一些药材,防止尸体进一步腐烂,然后尽量在战事真正结束以后都运送回凉州,落叶归根。

 只是目前大局虽然已定。

 但接下来还要两三个月的时间收尾。

 好在后续,不会再出现任何危险,陈三石等人只需要跟着京师大军一路平推,绝大多数情况下,估计都不需要亲自上阵,只用在旁边看着就好。

 ……

 京城。

 万寿宫内。

 朝中重臣全部到齐,气氛一片凝重。

 因为明州战事迟迟没有结果传回来,皇帝准备御驾亲征。

 “陛下,慎重啊!”

 严良等人叩首恳求:“您乃真龙之体,一国之君,怎么能轻易前往征战!”

 “是啊陛下。”

 兵部尚书高渤重重道:“陛下是我大盛朝的定海神针,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绝对不可轻易挪动。”

 “父皇,儿臣愿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