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285章 神盾(第2页)

 “论按照之前确定下来的总体性能,至少和美国那边同样正在研发的基线7版本宙斯盾处在同一水平上,主要是我们的半导体元器件研发水平,以及数据处理计算机芯片性能存在差距,拉平了有源相控阵相比无源阵在机制方面的优势。”

 虽然郭林的语气中仍然带着些可惜,但那是从一个工程师的角度出发,对于不能把技术优势转化为性能优势的意难平。

 然而对于在座的这些海军军官们来说……

 这tm简直是喜从天降!

 华夏去年才服役的最新锐舰艇岛城号,单论防空能力……甚至略逊于十四号舰以后的第二批查尔斯·亚当斯级。

 而后者是60年代中期服役的舰艇。

 结果现在有人突然说自己这边正在搓一套防空系统,能跟未来的新版本阿利伯克掰手腕。

 就有一种二十年穷小子忽然得知自己竟然是富豪唯一私生子的既视感。

 “那么……郭工程师,不知道这个海之星系统,预计什么时候能定型服役,或者至少造个样机出来?”

 这次提问的人明显之前并不知道这些细节,因此连声音都兴奋得有些颤抖。

 “按照立项时候的规划,10年左右定型。”

 郭林的回答不假思索,但随即抬头看了一眼坐在对面的常浩南,犹豫了一下:

 “要是按照比较乐观的情况估计,大概……还可以缩短个几年。”

 其实刚刚回想起认识常浩南以来发生的种种事情,郭林的感觉是这东西要是能让对方参与,保守估计有个四五年时间就能拿下来。

 这个时间主要也是因为准备用来做测试的那艘综合试验舰目前还在船厂里面不知道啥时候能交付,并且中间的改装、原型机制造等流程所需要的时间是没办法压缩的,否则恐怕更短。

 但想归想,他不可能越俎代庖,替常浩南做这个决定,毕竟后者现在看上去也是分身乏术,又是航空工业系统的人,不可能抛弃本职工作全身心投入到伟大的电子和船舶事业中来……

 “十年啊……”

 虽然从理智上讲,这个时间应该算是相当合理的,毕竟当年美国开发宙斯盾都用了12年时间呢,但毕竟刚刚已经画了个几乎完美的大饼,现在却得知连做饼的小麦都还没种出来,需要等10年才能吃到,多少会有一些失落。

 就连杨书玉都有这样的感觉。

 于是他又有些不甘心地询问道:

 “那如果我们降低一些技术要求,比如可以暂时先用着无源相控阵天线,那有没有可能缩短一些研发时间,先让部队有个东西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