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528章 获奖悬念揭晓!

 原则上,国家科学技术奖并未限制同一个人以第一完成人身份提交评选的项目数量。

 主要是谁也没往这个方向去想。

 因为一般来说,能拿到这个级别大奖,尤其还是被邀请到大会堂领奖,也就是拿到了至少二等奖的项目,不可能是那种短平快的类型。

 正常人一辈子能做出一个获奖项目,基本就是祖坟冒青烟了。

 牛逼一些的,也往往是隔上几年才能参与第二次。

 所以,之前倒是还从来没出现过像常浩南这样的情况……

 好在几个人的一阵闲聊下来,时间也过得飞快,很快便有场务人员进来通知,说已经可以准备进场了。

 总算是让有些尬住的气氛恢复了正常。

 休息厅内的一众人见状纷纷起身,朝外面的大会堂入口走去,在门口排队,等候安全检查——

 这种超高规格的仪式,不说要出席颁奖的高级别领导,就是下面坐着的人,最差的也是一个研究领域内的泰山北斗,凑在一起自然不能马虎。

 万一出个三长两短,那损失可就大了。

 还有一点就是,颁奖仪式是不允许随意拍照的。

 包括现场报道的记者也是经过千挑万选,保证可靠才能入场,并且宣传材料发表之前还要经过多轮检查。

 毕竟这个国家科学技术奖里面有相当多一部分都是涉密项目,不好出去乱传。

 其中一些涉密程度最高的,哪怕在现场都只会报一个代号,领奖人也会是申报单位另外指派而非第一完成人亲自出面。

 但是绝大部分一般层级的,就像歼8c还有涡喷14这种项目,为了给获奖人员足够的荣誉感和参与感,还是会写出来。

 只是在公开报道里面不能出现详细信息。

 毕竟如果不这样的话,那整个颁奖仪式里面根本没几个项目完全不涉密,最后只会搞成谜语人大赛,也就失去一开始的意义了……

 ……

 随着仪式正式开始时间的临近,越来越多的京城本地人也陆续来到了会场。

 常浩南重生至今已逾两年,就算没有刻意钻营,以他的工作方式,人脉关系也很是不浅,自然又看到很多熟识面孔。

 “刘院士,您这次怎么都得拿个特等奖了……”

 刘院士自然是刘振响。

 他出现在这里丝毫不令人意外。

 sb101高空台虽然原则上算是96年通过验收投入的使用,但已经错过了当年度的项目申报。

 更何况,以这个高空台为基础的几个重大项目,都是97年进行的。

 其中也包括关于航空发动机测试标准的最终确定。

 拿个国家科技进步奖属于情理之中。

 “诶,小常你可千万别这么说。”

 刘振响赶紧摆了摆手:

 “你是第一次参与申报评奖,可能还有所不知。”

 “所有奖项级别的特等奖都不是常设奖项,并不像一等奖一样是从每年的申报项目中择优挑选,而是只有符合一系列严格要求的,才有可能入选。”